保障房系列短评之二:投资保障房,险资害怕什么?
宋尧
2011-03-29 15:26
订阅

编者按:2011年,中央将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是“十二五”期间重要的民生计划之一。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如何落实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本网资深地产评论员宋尧特推出多篇系列评论,涉及保障房资金问题、土地问题和分配问题等。此文为系列评论之二,敬请持续关注后续评论。

经济观察网 宋尧/文 由于类似公租、廉租房这样的租赁性保障房建设及资金回收周期与银行业现有的投资模式极不匹配,银行业进一步扩大对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困难重重。那保险资金呢?

就保险资金的性质而言,其投资回收周期极长,回报要求偏低。而且根据《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目前保险业能投入的资金也大约在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恰好与今年的需求缺口相若。看样子没有比这更适合的了。而几大保险公司的老总,也在两会期间纷纷表达了进入保障房建设的愿望,四处寻觅稳定投资机会的保险资本,也希望搭上保障房这趟政治列车。保险-保障房建设的第一单,也将在上海展开。

不过,保险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依旧有一些待解的难题——与银行一样,集中在风险防范及最低收益的保证。以收益率较高的公租房来说,根据证券部门自己的测算,公租房目前看来年收益率只有3%左右,这个收益率即便从保险资金的角度来看,依旧太低。5%至10%的年收益率是他们的追求目标,但除了少数一线城市,要达到这样的收益率,地方财政必须贴息、贴现,或者在税收方面进一步优惠。

这尚且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则在尚不知其底的风险上。

房子没建完烂尾了怎么办?租户纠纷怎么办?租金收不上来怎么办?对于公租房的管理,国内现在也极缺乏经验,但这些属于经营管理范畴的细节,最后将影响到公租房的收益率,甚至影响到公租房最后能否顺利运营下去。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目前表态希望投资保障房建设的保险公司多愿意以债券的方式进入,要求地方政府担保,而不愿意直接涉入经营管理。

但问题是,从负债率的角度来讲,未来五年36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对许多地方政府而言,也显着太高了。

没有必要怀疑保险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领域的意愿,四处寻觅投资机会,是他们正在做的事。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有多少地方政府为他们的进入做好准备,或者有能力去做这个准备呢?

 

相关文章:

保障房系列短评一:银行对保障房不感冒

http://www.eeo.com.cn/observer/Opinions/zcxj/2011/03/17/196636.shtml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