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幸福中国”(3)
徐景安
2010-11-08 17:05
订阅
 1  |  2  |  3 

创建“幸福中国”

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把我国从 “发展第一”的偏执中摆脱出来,否则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发展是为什么?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发展是手段,老百姓过好日子是目的。

那么,老百姓怎么过上好日子?按小平的说法,不仅要富裕,还要民主,还要文明,这就是幸福。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的要义就是为民众谋幸福。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说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谋幸福。这就占据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当年邓小平以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作为支点,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不妨以创建“幸福中国”来启动新一轮的改革。

大家会有疑问,提过那么多好口号都不管用,一句“幸福中国”能起什么作用?

首先,创建“幸福中国”,就改变了评价目标,以幸福指数,代替GDP。这样,涉及民生的收入、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环保、治安、道德,还包括我一直呼吁的降低自杀率和精神障碍率都将纳入指标体系。扩大内需、公共服务、政治民主、社会和谐、道德文明都将成为改革的主要议题。

其次,创建“幸福中国”,就改变了评价主体。“发展第一”,GDP为目标,是政府自己评价自己。“幸福中国”的主体是民众,幸福不幸福,得由老百娃来评价。

评价目标、评价主体的改变,将从根本上改善政府行为。这就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公共决策的改进、社会治理结构的改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江苏省江阴市于2006年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评价目标就是“人人都有好工作,人人都有好收入,人人都有好环境,人人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并以此制定了一套指标体系。评价主体如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说:“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办法就是进行幸福感测评。

新改革的切入点

面对我国存在的种种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日高。我国社会转型必须完成民主化进程,这成为一种主流意见,但反对观点也十分强烈。当局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持迟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政改很难作为新改革的切入点。即使力主政改的人,意见分歧也很大。有的主张,从约束权力入手,搞宪政民主。宪法至高无上,任何政党、政府、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之上。这作为政改的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就有问题。宪政民主的前提,就要制定一部新宪法,那就会陷入无穷的争论之中。宪政民主是改革的结果,而不是改革的起点。有的主张,从政府授权入手,实行民选,解决权力的合法性。这也是政改的目标,必须逐步推行。但是从民选入手,结果很难预料。有的主张,从言论自由入手,放开对出版的管制。这个意见有道理,作为知识分子要求很急切,但对民众来说可能更关心其他权利。

我认为,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应不具有政治风险,容易达成共识,能给民众带来实惠。从创建“幸福中国”入手,就具有上述优点。一是从意识形态讲,没有人反对幸福。二是从操作层面上,可以进行创建“幸福城市”的试点。三是从实际效果看,可以使民众直接受惠。这本身就是民主的一种方式。民主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执政的理念与决策直接来自民意,并由民众来评价,这就是民主建设。选举代表参与公共决策,是间接民主。如何使民选真正代表民意,这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但这是民主政治的大趋势,我国不能例外。从民众幸福入手,可以逐步推行民选。

有人会说,创建“幸福中国”、“幸福城市”完全取决于领导人的意愿,他们不愿创建怎么办?政治改革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政治改革既需要中央授权,又需要地方积极响应,且风险大、不可控,没有很高的权威、很大的胆识,是难以进行的。而从为民谋幸福入手,地方完全可以做,待经验成熟后再逐步推广。当前,官民矛盾加剧,群体事件不断,已经到了统治集团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候了。无论是为民着想,还是维系政权,都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现在的关键是寻找一种政府容易接受、民众直接受惠、既得利益不好反对的方式来启动改革,这就是创建“幸福中国”。

在改善政府行为的同时,也需要改善社会行为、个人行为。创建“幸福中国”、“幸福城市”主要是改善政府行为。还应创建 “幸福企业”、“幸福社区”、“幸福家庭”、“幸福人生”来改善社会行为与个人行为。

 

 

(作者现为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深圳市体改委主任)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