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干旱对CPI影响有限
刘启元
16:30
2010-03-18
订阅

经济观察网 刘启元/文  今年入冬以来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5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目前资料显示,旱情短期内没有缓解之势。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最新统计,截至3月16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有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西南部五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持续的干旱首先会给农牧业带来直接危害,另生产下降,人畜饮水困难。 

严重干旱引发了人们对粮价反季节上涨或通胀预期提前实现的担忧,就这一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表示,西南部分地区旱情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严重,重旱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等地,受旱的小春作物减产很大。 

“从全国的粮食主产区来看,夏粮主要是小麦,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入冬雪雨较多墒情较好,但由于降雪低温,小麦长势较弱,保证夏粮丰收仍要立足抗灾,加强田间管理,不可掉以轻心。西北暴雪对粮食生产总体有利,病虫害少了,土壤墒情好,积雪一化,春天好种庄稼。”韩长赋说。 

对于今年主要农产品价格的走势,韩长赋判断,从全年看,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 

如果从干旱地区的影响来看,广西和云南是我国的主要食糖生产基地,目前云南的甘蔗受灾面积已达甘蔗种植面积的75%,产糖量估计会下降15%以上。产糖量的预计下降已经使糖价连续4月上升,也给食糖的下游食品行业带来提价压力。 

但是西南地区的干旱对食品价格、进而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是有限的。 

实际上,干旱在中国并不罕见,相反,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中国大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时常发生,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旱”之说。 

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西南地区虽然降雨量大、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但近30年以来,春夏旱也时常发生,只是这一次的干旱程度超过以往,引起了大家更多的关注。 

综合从最近的历史数据来看,CPI甚至是粮食价格与当年的粮食产量相关性不大。2000至2003年中国遭受了连续四年的干旱,且干旱地点均出现在粮食主产区,导致粮食总产量在这四年间持续下降,但同期的CPI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并未出现明显波动。只是到了2004年,随着经济出现过热迹象,粮食价格才出现了持续的上升。 

因此,CPI以及食品价格更多的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对强弱的反应,因国家储备粮的调节作用,单个年度的粮食供给并不会明显影响当年的粮食价格以及居民消费价格。 

另一个原因是,西南地区并不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西南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只占全国的15%左右,而且比重近几年还在不断下降。虽然西南地区干旱严重,但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并未受到影响,粮食作物生长良好。 

即使西南地区的粮食大幅减产,因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以连续6年增长,全年的粮食价格也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再进一步,秋冬连旱也只是影响了小春粮的产量,而春量只占全年粮食产量的15%左右,夏粮及秋粮才是全年农业收入的重头戏。 

往年来看,西南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进入雨季,之后旱情会得到明显缓解,目前的担心更多的是因为持续的干旱可能会影响大春粮和夏粮的播种,进而影响全年的粮食生产。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不会对全国的CPI带来明显压力。(作者糸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