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购奶粉是国人对食品安全投不信任票
杨涛
2011-02-14 19:46
订阅

经济观察网 杨涛/文 从赴港买奶粉,到赴港“打酱油”,深圳人赴港购物逐渐成为一种“风尚”,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赴港“打年货”也成为众多深圳人的“共识”,在他们看来,香港的年货不仅品种齐全,而且价廉物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需求旺盛,节日期间,香港多种“紧俏”商品均出现“断货”的状况,譬如部分品牌的奶粉、日用药品、海鲜干货等。(《广州日报》2月14日) 

如果不是看了新闻报道,你根本就想不到,国人在港、澳购买奶粉有多疯狂。由于大量国人赴港、澳购买奶粉,香港不少药房、超市已采取每人只能买一至三罐的限买政策,同样在澳门,部分超市已张贴“限售启示”,不论哪种品牌的奶粉,规定每人每日限售两罐。我们这里限购房子,港、澳限购奶粉,多么有趣的对比。 

赴港购物,是一个传统,改革开放前与之初,人们在香港购物,当然包括许多日常生活用品,那是因为我们这边物质紧缺;以后,赴港购物,往往是大宗物品或者奢侈品,因为那里引领时尚消费;今天,仿佛时光倒流,国人又到香港抢购奶粉等日用品,这倒底是为什么呢?按理说,奶粉既不是奢侈品,又不属于紧缺的商品,每个城市的超市、小卖部遍地都是,想买完都很难,干吗要不远千里,越过千山万水到香港、澳门采购呢? 

要我来说,如此多国人赴港、澳购买奶粉,他们那里是在购买奶粉,明明是在购买信任与安全感。2008年以前,你何曾听说过国人到港澳疯狂购买奶粉之事?那时善良的民众那里会相信那些制造奶粉的企业,会不择手段在奶粉上掺假、掺毒,奶粉的安全可是关系我们下一代人的生命健康,那要多黑的心才能做出这等事来!善良的民众更不会相信,我们信誓旦旦的监管部门,居然在关系千家万户的事上疏于监管,甚至是为虎作伥呢?正是基于对国产奶粉安全感,基于对监管部门的最基本的信任,老百姓谁爱吃饱了撑着过境买奶粉? 

终于“三鹿奶粉”事件击溃了国人的幻想,国产奶粉一夜之间臭名昭著。然而,这并不是最致命的,因为从那里跌倒了就可以从那里站起来,也许痛定思痛而后站立起来,更能得到民众的信任。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全面展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全行业的彻底清查与曝光,重塑行业的信任,赢得民众的信任与培植内心的安全感,远甚于一时一地打击不良企业。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监管部门仍然延续“救火心态”,还是运动式地打击出事企业,还是一如继往地只注重于暂时消灭影响,奶粉行业的脓包并未完全打开,而监管机制并没有有效建立。甚至,连“三鹿奶粉”事件受害人的赔偿也没有走上法治轨道,事发后,有关部门制订了“死亡患儿赔偿20万元,重症患儿赔偿3万元,一般结石患儿赔偿2000元”成为了硬性标准,各地患儿家属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几乎折戟沉沙,无一能得到高额赔偿。如此,“三鹿奶粉”倒了,“三聚氰胺”却阴魂不散:2009年,上海熊猫公司和陕西金桥公司再发现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2010年,在湖北远山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乳酸玉米奶中,再发现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 

当不良企业不能用实际行动来恢复民众对于奶粉的安全感,当监管部门不能用法治来恢复民众对于奶粉的信任,特别是当民众无法用手投票来迫使监管部门恢复这种信任,他们就开始选择用脚投出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更是投出对于监管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不信任票。然而,问题在于,能赴港、澳购买奶粉的公民还是少数,而我们大多数没有能力出境“投票”的公民,将情何以堪?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