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艰难开辟留学路(上)

订阅
2009-08-04
雷颐

在美国留学毕业前夕,容闳就认定以派遣留学生为先导建立新式教育体制,是救国强国最重要的途径。回国之后,他一直想方设法,却屡屡碰壁,一筹莫展。得到曾国藩重用后,他感到此事可成,但要等待时机,因为自己与曾毕竟不熟,而且当时国人对新式教育、尤其是出洋留学完全没有概念,若操之过急,很可能欲速不达。

他在美国订制的机器8月顺利运到上海,完好无缺。容闳也在9月回到上海。这批机器成为江南制造总局里最新式、最重要的母机,是中国工业化起步的重要标志。对容的工作,曾国藩大加赞扬,不久即保奏容闳为五品实官,被封为江苏省候补同知,在江苏省衙署任通事译员。这时,容闳结识了另一重要的洋务官员丁日昌,丁当时为苏淞太道。两年后,丁日昌升为江苏巡抚,这时他对容闳的思想、见识非常了解、佩服。由于他与在中央掌大权的满族大臣文祥熟悉,所以鼓励容闳将自己的治国方略写个条陈,由他转给文祥。听到这个消息,容闳兴奋犹如电击,跳了起来。他立即提了四点建议:第一,组织轮船股份公司。不准外国人入股。第二,政府派优异青年到外国留学。第三,政府开采矿产以尽地利。第四,严厉禁止教会干涉人民词讼,以防外国干涉中国主权。这四条建议,容闳最看重的其实是第二条,即派青年学生到外国留学,但他知道实行这一条困难最大,一年前“同文馆”要学数理化引起的激烈争论、反对余波未息,派学生出洋便更加难以想象,所以将其列为“第二”;并且,此条对留学的目的、人数、方法、管理、经费等一系列问题都详加论述,切实可行。然而,条陈交上,并无下文,容闳深感失望。

失望但不灰心,容闳只要见到丁日昌仍叮嘱他不要忘记自己的 “留学教育计划”,恳请他向曾国藩提及此事,甚至请他直接向皇上奏请。丁日昌毕竟更了解官场成规,劝容闳不要操之过急,耐心等待。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曾国藩、丁日昌受命处理此事,急调容闳到天津担任翻译。容闳认为这是与曾密切接触的良机,可乘机向他提出自己的主张,于是急忙赴津。天津教案处理基本结束时,容闳再次向丁日昌详述了自己的计划,要他向曾国藩进言。第二天,丁日昌就向曾国藩大力推荐容闳的留学计划,终于获得曾的首肯,表示愿向朝廷奏请。容闳得此喜讯已是深夜,他后来回忆道:“予闻此消息,乃喜而不寐,竟夜开眼如夜鹰,觉此身飘飘然如凌云步虚,忘其为偃卧床笫间。”历尽艰辛、为之奋斗了十几年的理想终于快要实现,他确实不能不如此兴奋;而且他坚信,如果他的教育计划能够实行,“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

曾国藩知道此事重大,自己一人的威望仍嫌不足,于是立即联合李鸿章等人联明上奏,1870年冬得到清廷批准;1871年8月、1872年2月,曾、李又联名上奏,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性,催促朝廷尽快施行,另一方面明确了幼童留学的规章和具体方法,由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

但是,克服了“官方”的障碍后,留学却又面临着“民间”的阻力。按照规划,决定挑选120名12岁左右的学生,分4年派赴美国,每年30名。但官方出钱派人到美国留学,竟然无人愿去。当时人们仍认为只有读“四书五经”、由科举当官才是“正途”,国内的新式学校本只能招收到没有地位身份的穷人家子弟,出洋留学更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被所有人耻笑,略有钱财的家庭都不愿子弟出洋留学。所以,第一批留学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满额。为宣传留学,容闳深入江苏乡间,又回到家乡,招收部分家乡子弟。他还不得不到香港,在英国人开的学校中招收留学生。好不容易才招满30个名额。为了完成任务,清政府认为东南沿海一带向有出洋传统,所以把留学名额作为 “任务”摊派给一些地方。地方官为了完成任务,只得到一些穷苦人家动员把小孩送出国留学。一位留美幼童后来回忆说:“当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他们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为打消此种顾虑,容闳便以自己的留学经历现身说法,证明留学并不会被剥皮展览。

从詹天佑的出国留学经历,便可见开创留学事业的艰难。詹天佑也是广东香山人,与容闳同乡。官派留美幼童,詹天佑一家原来并不知道,一位在香港做事的姓谭的邻居归来,才将这一消息告诉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并力劝他送詹天佑出洋。詹兴洪虽不富裕,但属小康之家,所以犹豫不决,还是希望詹天佑走科举之路,升官发财。但谭姓邻居因在香港多年,知道外洋的富裕,认为科举之路最多找到一个“铁饭碗”,而出洋留学则有可能得到一个“金饭碗”。当时给儿子找媳妇要花很多彩礼钱,詹兴洪很喜欢谭家的小女儿,早就想与谭家订“娃娃亲”,谭某也非常喜欢詹天佑,认为此儿聪明,人品好,此时对詹兴洪提出,如果送詹天佑出国,他就同意与詹家订亲。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谭某反复劝说,并可省一些彩礼钱,詹兴洪才同意把儿子天佑送到美国。

经过百般努力,好不容易才凑足了这首批30名官派赴美留学生,于1872年8月中旬从上海起航赴美,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新的一页。

各批幼童出国前都要到上海出洋预备学校进行初步培训,临行前先要到上海道台衙门向道台大人磕头称谢,因为从理论上说,道台就是他们的主试官。见过道台后的第二天,他们还要拜见美国驻上海总领事。没想到见美国驻上海总领事时,不仅无须磕头,反倒是总领事拿出茶点糖果招待他们,热情亲切。中美两国官员的这种不同,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还未出国,就开始感到了中美的文化差异。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leiyi5684@vip.sina.com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