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06-21
作者:张晶

墨尔本1956:友好运动会(2)

 1  |  2  |  3 

政治阴霾与“友好运动会”

虽说体育的归体育,政治的归政治,但从奥运会的发展历程上来看,两者向来难以泾渭分明。即便对于这届被冠名为“友好运动会”的墨尔本奥运会,以政治为由的插曲依旧络绎不绝。

1956年奥运上演时,适逢国际局势处于紧张阶段。纳赛尔就任埃及总统后,美英撤消了对修建阿斯旺水坝的经济援助。埃及不顾英国和其他同盟国的反对,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以弥补修建水坝的资金缺口。以色列旋即在英法两国支持下出兵埃及。埃及、伊拉克、以色列、黎巴嫩等国,不得不纷纷放弃了奥运。

而在开幕式两周前,中国因为台湾以“中华民国”(Formosa)名义出席而拒绝参加。11月14日,匈牙利对抗苏联控制的战争因苏联和其他华约组织成员的入侵而被镇压。西班牙、瑞士、荷兰因为苏联出兵匈牙利抵制奥运。

11月17日,国际奥委会对此类问题进行讨论,后来统一了意见,即以政治为理由的抗议,都不予理会。

当然,在推动以友好方式解决政治问题上,国际奥委会也做出不小的贡献。这届奥运会上,东、西德两国共同入场,选用五环旗作为国旗,欢乐颂作为国歌,这种不同寻常的联合直至1968年夏季奥运会时才最终消失。据悉,国际奥委会主席当初也试图以此办法来解决“中国问题”,但未能奏效。

硝烟弥漫和运动竞技相互交错的背景下,一位17岁的华裔年轻人JohnIanWing,为闭幕式带来了历史性的改变。

在给奥组委主席休斯的一封信中,他写道:“奥运期间,只有一个国家,政治、战争和国籍都将统统被遗忘。除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外,还有什么更值得让人期待的呢?”

“奥运会重在参与,而不是胜利”,他为此突发奇想地建议,不同国家运动员可以共同进入闭幕式场地,而无需归属本国列队进入。这个新奇的构想最终打动了休斯,500名运动员不分国籍、种族、肤色,共同走入了赛场,驱散了笼罩奥运会许久的政治阴霾。

 1  |  2  |  3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