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财经媒体要闻(080512)(2)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08年CPI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即CPI涨幅将由于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及翘尾因素的下降等原因而出现回落。但目前来看,今年前四个月PPI的持续上涨,将制约下半年CPI的下跌空间,2008年全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持续增强。
PPI未来几个月还有继续上扬的可能性。由于在PPI的构成中,生产资料价格占到75%左右的比重,所以PPI的走势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价格,而在生产资料中,能源和原材料又占主要部分。而当前推动PPI上涨的主要因素就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主要受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力在持续增强,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限价措施,但这种限制很难控制国内价格的上涨,只能使涨幅有所放缓而已。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内PPI仍将维持在高位,这将给更长时期内的CPI上涨造成压力。
《证券时报》
亚洲金融力量的觉醒
中日韩3国和东盟10国的财政部长5月4日一致同意,为筹建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出资至少800亿美元,以帮助参与国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这是为落实“清迈协议”多变机制而作出的实质性行动。设立外汇储备基金也许是迄今为止亚洲国家在货币金融合作上最为重要的实质性成果,可视为亚洲金融力量的觉醒。它对于防范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亚洲金融货币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面对金融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当今复杂的金融风险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回避和自行解决的,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应袖手旁观,任由某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崩溃。但单纯依靠外部援助不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就是治标不治本。比如,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处理方式及效果就引起很大争议,为人所诟病。那些得到IMF援助的国家不仅未能摆脱金融动荡的困扰,而且IMF苛刻的附加条件还引发一系列后遗症。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国家的教训是,金融市场没有救世主,美国和IMF不是救世主。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和IMF自顾不暇,让亚洲国家清醒地意识到,当下一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只有自救与合作,才能渡过难关,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提前建立预警和救助机制,迅速反应。

- · 中国将培育低碳经济为新增长点 | 2009-08-13
- · 【传媒视角:互联网已死】 | 2009-08-13
- · 姜长云:农民增收还需内外兼修 | 2009-08-12
- · 坚冰的碎裂 | 2009-08-12
- · 汇控增持印尼经济银行股权 |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