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媒体财经要闻(080708)(3)
《上海金融报》
股市给我们的三个教训
教训一:牛熊波涛教训多,慧眼识时打胜仗
1988年前后,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至今算起来,也有18个年头了。可在这18年中,我国股市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回顾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就像大海的波涛,一些人尝到了股市的甜头,也有人经历了败走麦城的过程。
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历时两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高位。随后,股市开始回落,从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
而后又出现新一轮上涨,从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仅3个月的时间,又从386点涨到1558点。然而好景不长,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又开始下跌,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跌回到325点。
为了挽救市场,有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来救市:即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到1994年9月13日,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达1052点。可到了1995年5月17日,股指又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1995年5月18日至5月22日出现连续三日大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随后又出现回落,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再次回到512点。而后又出现牛市行情,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又出现大调整,股指跌至1047点。
从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股市又出现一波牛市行情,上证指数推高到了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随后,2001年6月14日到2005年6月6日,出现了长时间熊市,股指
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4年时间股指下跌超过50%。
从2005年6月6日开始,股市开始走牛,从998点冲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的新高。大涨之后必有大跌,目前已经进入2000点至3000点的区间。
通过以上我国股市的阶段性暴涨暴跌,就不难看出股市的投资机遇和风险,如果你是一个慧眼识时的投资者,你会抓住机遇,迅速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收益。反之,你就会淹没在波涛汹涌的股海之中。
教训二:投机性大于投资性,紧跟机构赚钱多
大家都知道,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的股市投资理念:“如果你买了一家成长性好的股票,就应该长期持有”。然而,在我国股民中,又有多少人会坚持这种理念呢?中国的广大股民都是最现实的投资理财者,事实也一再说明,股市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价值投资,从目前来看,投机性远远高于投资性。很多股票不是以价值投资为前提,而是以概念炒作、政策炒作、重组炒作、信息炒作、题材炒作为主导。有的甚至上市前就大肆制造與论,什么中国第一股,成长潜力巨大。
中石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的中石油在香港市价不过10元港币左右,可在A股一上市竟达到了48元人民币之多。现在的中石油已经跌破发行价,也就是说,所有买入中石油股票的投资者,都葬身于该股的炒作之中。
而一些机构在一级市场购得新股之后,一上市就高价抛售,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一些散户跟着机构走也赚得了小钱。
有经验的老股民在炒股中有一个原则:“跟着机构好赚钱”。如西部矿业一上市,许多人都说好,一些聪明的投资者认为,这是炒作前奏,于是满仓吸纳,果然不出所料,随后就出现爆炒,从每股30元炒到60多元,一些散户跟着机构赚了大钱。可再看现在的该股,已经跌落至十几元的价位,许多散户在高位未卖出而后悔不已。
教训三:羊群股市不追高点打低点,赚钱不可太贪婪

- · 中国将培育低碳经济为新增长点 | 2009-08-13
- · 【传媒视角:互联网已死】 | 2009-08-13
- · 姜长云:农民增收还需内外兼修 | 2009-08-12
- · 坚冰的碎裂 | 2009-08-12
- · 新媒体观察:受众情愿花钱买内容 |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