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视角】中国的战略打算
【每日漫画/daily cartoon】
奥巴马的支持率
(图片来源:卡格政治漫画网)
【热点/hot topics】
【北美洲/美国】
《纽约时报》:中国收紧稀土资源控制 或有战略打算
中国计划收紧对几种稀有金属和矿产资源市场的管理和控制,这些被称为“稀土”或“稀土元素”的东西非常珍贵,而中国则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目前几乎占据了全球“稀土元素”产量93%的份额——有两种稀土元素的产量更是占据了全球99%的份额。这些稀土元素在地球上蕴藏量非常稀少,但是却具有重大工业价值,在清洁能源技术和导弹领域稀土元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稀土元素对中国的重要价值早在邓小平时代就被认识到了,这位前领导人曾经说过:“中东有石油,而我们有稀土。”石油输出国组织可以拿石油做文章,中国则可以拿稀土做文章。
中国工业和信息技术部正在制定一项计划严格限制稀土元素出口。这个计划要求稀土生产商要首先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然后才能用于出口。事实上,在过去3年内中国稀土元素出口量已经在逐年下降。今年中国政府甚至为稀土元素出口制定了配额——远远小于过去几年的年均出口量。对于西方工业国家的大型制造业公司来说警报已经响起,如果中国严格限制稀土元素出口他们将面临无米下炊的局面。在丰田公司最受欢迎的混合动力车普瑞斯(Prius)里使用了多达好几磅的催化剂钕——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
本周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了一场重要的会议制定了《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据参与此次会议的几位稀土矿业公司官员透露,新政策将大幅收紧稀土元素出口,同时对稀土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标准。
分析人士说,北京严格限制稀土元素出口的一个打算是希望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这样可以为当地增加一些就业机会和财政税收。包头稀土研究院官员张佩臣(音译)说:“毫无疑问中国稀土元素出口将大幅减少,而国内需求则会大幅增长。”
【欧洲/英国】
《每日电讯报》:中国重新发现中东
经济危机改变了全球的景观。但是今年年初发生的一件事并没有引起很多人关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中东国家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出口金额从10年前的40亿美元上涨到600亿美元。中国的制造商正将焦点放在中东的买家,因为欧洲与美国的客户都纷纷减少开支。
袁春(音译)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变化。他在迪拜的零售购物商场中开了一家店。他以前主要将蓝色瓷器销售给欧洲的客户。但是他最近主要经营红色的产品。因为他欧洲客户市场已经濒临干涸了,而他的阿拉伯和非洲客户仍旧具有购买力,但是他们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
不仅仅是中国的商人需要承受这样的改变。距离上海很近的中国城市义乌就是一个模拟阿拉伯集市城。在主要街道上有十二家阿拉伯餐厅,平均每年接待20万个阿拉伯游客。这是青睐于低消费的、寻找回家感觉的阿拉伯游客们所渴望的地方。
虽然2001年后,阿拉伯游客人数才开始大幅度攀升。因为正是这个时候,安全问题使阿拉伯国家的国民很难到欧洲和美国旅游。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阿拉伯国家的出口额上涨。之后,石油价格就达到历史最高点,使阿拉伯的经济一路高升。
以创业精神闻名中国浙江省的商人是来到迪拜和其他中东国家的首都城市寻找商机的先驱。而中东方面,也门的哈得拉毛特地区的大批商人第一批来到义乌。而且,在阿拉伯半岛南端的哈德迷思人(Hadramis)在亚洲海域航海经商的历史已经有几个世纪了。
中国与中东的关系不断升级,已经不仅仅是贸易往来了。中国的建筑公司在阿尔及尔和萨那建设阿尔及利亚和也门的办事处,当然还建设了机场、公路、和公寓楼等设施。他们甚至建造了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的轻轨系统。这些公司建造工程迅速,给发展中国家价格也合理。
十年前,中国崛起的故事通常伴有欧洲与美国的参与。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与中东以及其他世界上新兴的国家的贸易关系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忽略了。
当然这种关系仍旧存在问题存在。中国出口贸易的激增造成叙利亚阿勒颇市许多工厂倒闭。比如说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纺织品中心就倒闭了。在过去十年里巴勒斯坦希伯伦市的纺织工的人口数已从15,000降至5000人。
对于那些60%人口未满30周岁的地区来说工厂倒闭是一个大问题。在迪拜和科威特可能没有大量的青年人口等待就业,但是在开罗和大马士革却有很多待业的青年。所以进口额的速度不可能在不受保护主义的影响的情况下持续稳定不变。
所以如果中国的决策者不能在本国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商业利益保持平衡的话,盼望着中国崛起的拉拉队们就要失望了。
尽管如此,中国与中东国家举行会谈,在考虑过石油对中国的重要性之后,认识到双方数以万计的公司企业的重要角色。就是这些公司企业——而并非政治领导——决定双方的未来的关系。
人们渴望去为自己打造新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他们一度寄希望于美国和欧洲,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标放在了自己的邻国之上。他们的决定证明了什么是全球经济再次平衡,和“丝绸之路”经济的逐步上升。
《每日邮报》:中国游客成英国奢侈品最大买家
中国富豪已经超越阿拉伯国家和俄罗斯的富翁,成为英国高档奢侈品的最大买家。如今光临英国奢侈品店的竟然多是中国有钱人。
近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入伦敦西区的高档奢侈品商店购物,前来消费的中国人的数量远远超过阿拉伯国家的王室成员以及俄罗斯的富翁。为了吸引中国顾客,一些商店不惜重金聘请会说普通话的职员,为中国游客购物提供方便。
根据各大免税店提供的数据,中国游客购物的数量约是一年前的3至4倍。著名的免税公司全球回报集团(Global Refund)的数据显示,2009年的前7个月中,前来英国邦德街(Bond Street)购物的中国消费者数量,比2008年同期上涨了约164%。对比明显的是,俄罗斯消费者的数量下降了27%。不过俄罗斯消费者人均花费数量为1295英镑,而中国消费者的人均花销为972英镑。
全球回报集团的奈杰克·达斯勒表示:“尽管经济形象不乐观,但我们希望中国消费者不断增加的趋势能一直持续到年底。要知道,中国游客在英国70%的开销都花在购物上了。”
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疲软,高档奢侈品的诱惑力是吸引中国游客的主要原因。28岁的北京职员王女士正在牛津街购物,她告诉记者:“我和伙伴们在这里淘高档名牌,我不像其他人那样狂热,买一大堆路易·威登的包,不过说实话,同样的品牌在这里比北京的价格要便宜很多!”
有记录显示,目前中国大陆每1700个居民中就有1人的个人资产超过100万美元。

- · 经济蓝皮书:中国今年GDP达8.3%以上 | 2009-12-07
- · 华为的选择 | 2009-12-07
- · “三胺事件”一年 中国乳业市场恢复 | 2009-12-07
- · 中国重工等三新股今日网上申购 | 2009-12-07
- · [早评]中央经济会议结束影响股市几何?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