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美国金融业:政府钱“好借不好还”

订阅
2009-05-14
张卫华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卫华 半年前还争相伸手向政府借钱救命,现在美国主要金融机构开始筹划着还债了。不过,他们此举可能仅是一厢情愿,美国政府这个债主似乎并不急于催债,政府的钱当初“好借”,现在却“不好还”。 

最近,AIG(美国国际集团)出售在日本的总部大楼来还债。虽然筹得的12亿美元与此前接受政府救助的1825亿美元相比仍是杯水车薪,但不惜“砸锅卖铁”的举动足以显示其决心。 

正在计划偿还政府救助资金的还有高盛,花旗、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他们试图通过发行新股或发债等方式筹资。而美国股市的回暖为融资成功提供了好时机。 

当然,趁机甩卖持有的外国上市公司股份来筹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好借”源自大萧条教训 

虽然在具体措施上走了不少弯路——从当初开放贴现窗口,到购买银行不良资产计划(Tarp),再到最后的直接注资(购买优先股),但总体来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Fed)在救助金融业上表现非常积极,也很及时。效果似乎也相当不错,不但避免了大量银行机构倒闭,也很大程度上再次催肥了他们。否则干嘛他们现在争吵着还钱呢? 

80年前的可不是这个样子,当时美国政府和Fed不仅表现消极,甚至实行了倒行逆施的措施,比如后者提高而不是降低贴现率等。 

在货币主义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看来,正是当时“货币政策的无能”引发了货币体系和银行体系崩溃,而这本可以避免的。 

弗里德曼在其代表著作《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一书中写道:“毫无疑问,一项政策只要是基于《联邦储备法》立法前所有听证会的彻底研究,并对其有适当的理解,那么该政策肯定可以大大缩短流动性危机持续的时间,也许在1930年底前就可以遏制这场危机。” 

事实是,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货币存量下降了33%,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了29%,国民生产净值下降了53%。 

大萧条期间,发生了多次银行业危机,9000家银行先后倒闭或歇业,给股东和债权人造成了大约25亿美元的损失。不过这仅仅是影响之一,更大的影响是倒闭事件引起了货币存量出现急剧下降。 

银行业倒闭的间接影响远比直接影响大,也正是出于对系统风险的担忧,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和Fed才力避大型金融机构倒闭,雷曼兄弟之后再没有第二家了,这也是所谓“大到不能倒闭”的重要原因。 

贷款和投资质量下降被认为是银行倒闭的原因,但弗里德曼认为,起源在于“银行所持资产市场价值的下跌,尤其是债券组合市值的下跌成为导致资本受损最为重要的原因,而资本受损又进一步导致了银行歇业。” 

这次也不例外。美国房价在2006年见顶后下跌,一直靠房价上涨生存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以及相关衍生品随之暴跌,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内的金融机构持有巨额的这类资产。要封堵这些谁也数不清的风险敞口就要不断减记资产,最终资本金也几乎被侵蚀殆尽。 

鉴于大萧条的历史教训和现实困境,美国政府和Fed向金融业遍撒政府钱,Fed主席伯南克甚至声称要用“直升机撒钱”。 

据媒体报道,尽管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反对被国有化,但美国财政部和Fed当时甚至直接强迫要求所有大型机构接受救助资金。目的只有一个,力避金融体系崩溃。 

如今“不好还” 

不久前,美国财政部和Fed联手对19家大型金融机构进行了压力测试,结果表明相关银行需要筹集750亿美元的新资金。与其说是压力测试,不如说这是一场“信心游戏”,政府借此希望打消投资者和民众对银行业的担忧,并尽快让信贷市场恢复正常运转。 

不过,信心岂是一场“游戏”所能提振的?要真正消除担忧还要靠银行业自身的业绩提升,甚至是整个经济的恢复。 

幸好,一季度几家大型银行的业绩相当“漂亮”,尽管水分也不少,但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均实现了盈利。应该说,他们具备了归还救助资金的基本条件之一了。 

另外,年初以来,股市的回暖也为银行发行新股融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多家银行表示要发新股筹资。 

事实上,被救助的银行向来不乏尽快还债的动力,除了当初有的银行极其不情愿接受救助以外,政府这个新债主和新股东带来的一大堆问题让本已麻烦不断的银行董事长和CEO们更是一筹莫展:不仅不能领取巨额奖金了,连做个豪华公务飞机,甚至跟客户打个高尔夫都要受到媒体和政府严密的监督。奥巴马就曾发狠话:华尔街的高薪是可耻的。 

尽管官员表示不会插手银行日常管理,但随时被一个以前从没有过的大股东盯着总是件不舒服的事情。 

银行不欢迎政府新股东根本上源于资本主义文化抑或意识形态。成立近百年来,Fed至今仍然是一个准私人机构,从法律上说,它是由12个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的,而他们都是私有的。名义上,Fed是一家公司,为作为其成员的商业银行所共有,因此它是一个独立机构。 

当然,实际上Fed是一家公共机构,肩负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等职责。据了解,当初Fed成立时,美国人对政府干扰的忧虑是它最终成为准私人机构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中政府在正常年份扮演的仅仅是“守夜人”角色,私有化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促进效率和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国有化意味着对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理念的巨大冲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最近在财经杂志撰文指出,现在,银行要求偿还政府贷款是一个绝佳时机,可减少政府对他们决策的控制。 

眼下,美国政府目前为止仍然左右为难,骑虎难下:如果接受了,一旦银行再出问题,再撒钱就晚了,仅公众的不信任就足以压垮政治家们;如果继续拒绝,会遭到银行家们的反对,而且会带来道德风险等。 

从中长期来看,债总是要还的,而美国金融体系恢复健康和实现经济复苏将是最根本的条件。否则美国真的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