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1 | 2 |
华策影视的造富效应再次成了影视行业的热议话题,“小作坊”式的影视公司一夜成名。一时间,长期受资金困境影响的影视公司们更加满怀憧憬之情,而众多PE基金的进入也为影视行业的投资增添了不小的热度。
然而,负责该投资项目的浙商创投副总经理李先文直言,并非每个影视公司都能分羹资本盛宴。实际上,风险资本对影视行业百般挑剔,对所投公司有诸多的门槛和要求,华谊兄弟、华策影视能获得融资并实现上市并非偶然,其背后有诸多精心设计的巧妙之处不为人知。
投资虚火蹿升
需求的旺盛造就了行业的火热,除了华策影视上市触动了影视行业的神经外,数家知名公司不断进展的上市进程也引发了关注。据了解,保利博纳已完成第二轮1亿元融资,拟2011年赴美IPO,而上影、西影、光线传媒等也透露了上市意图。
而在另一面,大量的PE资本涌入也缔造了影视业的繁荣,目前已有红杉资本、软银、IDG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一壹影视文化产业基金等多支基金纷纷参与到影视产业的投资中,而诺亚财富近期也在募集一只新的影视文化方面的基金。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接近30亿元,影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光。而PE看好的理由也非常一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迅速提高,庞大的人口基数、持续增长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升级的产业定律,将奠定影视娱乐行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李先文表示,创业板开设以来,先后抢出了华谊兄弟和华策影视两家影视类公司,使得创投投资影视行业退出的通道变顺畅;再加上影视文化行业融资需求大,但间接融资很难满足其要求,市场有吸纳创投资金的需求,因此,创投在进入和退出两个端口已经全部打通,形成了完整的业务链条,使得许多创投资金蜂拥而至。
目前针对影视文化行业投资的资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以股权形式投资,另一类直接投资到具体的影视项目,两种投资路径和风格迥异,各有优长。
李先文称,浙商创投属于第一类,主要投资影视文化类法人公司,以培育影视文化公司为目标,通过上市、被并购等方式退出获取回报。浙商创投的业务模式是眼下众多专业私募股权基金的主流趋势。
另一类则多见于许多民营性质的影视文化产业基金,主要参与单部影片的投资,并以参与影片票房等收入分成的方式获取回报。这类基金更像是项目投资公司,它们往往聚集了许多来自房地产、能源及其他传统行业的实力人士的资金,冲着电影情结以及影视业的光鲜而来,颇有几分“玩票”心理。
“不得不注意的是,尽管大环境有所改善,但对于很多影视公司而言,仍处在‘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状况,资金进入到影视公司和具体影视作品中的实际比例依旧很少。”李先文表示。
另一位关注影视文化行业投资的创投人士则表示,影视行业巨大的投资风险依旧是资金难以大规模进入的原因,“其实我们一直也没有搞清楚,IDG投资了那么多电影,到底有多少是赚钱了的。”一位影视行业人士则称,IDG中国媒体基金之前参与投资中影集团出品的电影《未来警察》亏损严重。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也承认,投资人在中国电影界的投资非常小,今年上半年,对电影的投资没有超过投资资金的1%,也就是说没有超过4000万美元。从1995年起,阎焱也开始投资电影和电视,但他感受到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是,演员赚钱,编剧赚钱,导演赚钱,投资人不赚钱,仅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回报稍好。
尽管有华谊兄弟和华策影视上市成功,但对于冀望于投资影视公司谋取乐观收益的PE机构而言,他们不得不面对上市的路似乎正在变难的问题。
“创业板因普遍发行估值较高而成为许多公司的首选上市之地,华谊兄弟被打造成了‘电影第一股’,第二家上市的华策影视突出定位是电视剧,占据了‘电视第一股’的名衔,因此,摆在其他拟上市公司面前的一个难题是,还能创造什么概念呢?”上述创投人士称。
1 | 2 |
- 乐视网的“圈视运动” 2011-02-25
- 福特加快在华策略转变 2011-01-31
- 王中磊:十年后的华谊,你们比我更期待 2010-12-24
- 华谊兄弟:游戏研发将成新增长点 2010-12-09
- 华策:影视投资“虚火”样本 201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