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邮件新闻 > 上周内容精选

华尔街投行神话终结(1)

  
作者:张玉蕾
发布日期:2008-09-23
 1  |  2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玉蕾 “每一个泡沫都会有一根针来刺穿它”——对于华尔街来说,次级房地产贷款大面积违约就是那根针。2008年的这个秋天,这根针绊倒了158年的雷曼、94年的美林和84年的贝尔斯登,刺破了美国引以为傲的“华尔街神话”。

上周日晚,美联储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以下称“大摩”)由投行转型为传统银行控股的申请,这意味着,在美国以证券业务为核心的投行从以吸纳存款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中分离75年后,终于等来“华尔街投行的终结”。至此,华尔街前五大投行尽数沉没,美国金融机构正面临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格局大调整。

一直以来,投资银行是华尔街的灵魂和骄傲,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享受着这些业务带来的高额利润;一方面却比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的监管。而他们也曾经“不负众望”,为美国的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有分析认为,对于风行华尔街近百年的投行模式的突然没落,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公司过于依赖甚至是滥用杠杆,而正是“高杠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创造了华尔街的盈利神话。

投行转型 以自由换生存

据了解,高盛将由美国联储局监管,并将成为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而大摩也在积极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这意味着他们一方面可以开展储蓄业务吸收存款,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不过,在获得帮助的同时,他们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必须接受更多、更严厉的监管。两者将接受美联储监管,并纳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管理。同时,它们的盈利水平也将远不及从前。

对于这种变化及其所带来的传统存款银行称霸的局面,不少市场人士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存款是当前危机时刻唯一有意义的赚钱方式;同时,这种经营模式风险较小,不过这也意味着员工薪酬可能会降低,华尔街的高薪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上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还宣称将坚持一贯的路线。不过,在股价崩盘和客户“敬而远之”后,两家机构的总裁无奈表示“别无选择”。次贷危机已经逼单一投行模式走上绝路,它们只有开拓其他业务,以求均衡发展。

高盛的财报显示,在到8月29日截止的三个月内,高盛净收入下降为8.45亿美元,而一年前高盛的净收入为28.5亿美元,高盛季度盈利出现其上市以来最大跌幅;摩根士丹利盈利也有小幅下滑。

在摩根士丹利昨日的一份声明中,其首席执行官麦晋桁表示,新模式将有利于确保摩根士丹利以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具的状态开展业务,也有利于市场消除对其融资能力和金融状况的怀疑。

然而,最基本的银行业务并非包治华尔街问题的万灵药。杜克大学金融学教授哈维说,投行与商业银行合并并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神话破灭 高杠杆之祸

不久前的华尔街还是全球金融中心。这里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投资银行及各类投资机构,每天有数以千亿计的美元在这里流动。特别是,大型投行研究员动辄可以拿到数千万美元的年终花红,令华尔街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梦想之都。

不过,繁华的背后危机暗藏,华尔街过度依赖杠杆交易。通过各种杠杆交易设计出的金融衍生品纷繁复杂,甚至有华尔街资深交易员也坦言,不知道自己交易的品种是什么,它的风险到底有多高。而过去几年,杠杆比率快速提升。据瑞银的数据,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去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达到28倍(杠杆率是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华尔街的金融泡沫越来越大。

次贷危机正在推倒以“放大信用和自由市场化”为基础的美国金融秩序。正如美国曼哈顿大学金融学教授Charles Geisst在《华尔街:一段历史》中所写道的:“随着它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得不投身存款业务以求自保,高杠杆时代将结束,随风而去的还有曾经那一张张印着总统头像的丰厚回报。”

1970年代以来,抵押债券、杠杆收购(LBO)、期权、互换、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而这一切,都有高杠杆、高利益的深层原因。

 1  |  2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