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邮件新闻 > 上周内容精选

华尔街投行神话终结(2)

  
作者:张玉蕾
发布日期:2008-09-23
 1  |  2 

在市场好的时候,一切风平浪静,一旦出现危机,高杠杆的放大效应让人难以承受。杠杆的滥用导致最后资不抵债而评级日益降低,直到没有生存空间。事实上,高盛和大摩一直采取措施减少杠杆,但市场上的许多资产价格都节节下跌,因此减少杠杆并不容易。

相比之下,美国银行和Wachovia截至第二季度的杠杆率为11倍,不到四大投行平均水平的一半。他们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及杠杆的使用有更严格的控制,风险相对小很多。这也是投行转身传统银行的原因之一。

金融创新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就与商业银行在证券业的过度投机有关。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大批投资银行的倒闭。当时联邦政府认为投资银行业务有较高的风险,禁止商业银行利用储户的资金参加投行业务,结果一大批综合性银行被迫分解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摩根银行分解为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摩根士丹利,以及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摩根大通。自此之后,投行就逐渐分别由商业银行和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一个崭新的独立的投资银行业在经济危机的萧条中崛起。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创新加快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方面,而其中华尔街投行又是金融创新的扛旗者。在利润的诱惑下,在金融衍生工具的支撑下,华尔街投行推出的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成为市场的宠儿,给投机者创造了各种牟利机会,各大投行也收获颇丰。华尔街通过金融创新,屡次成功拯救濒危经济,在这种光环映照下,不少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官员、经济学家与市场人士对美国金融创新的追捧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然而,华尔街在大力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风险评估无法跟得上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导致金融机构愈加强大的同时也愈加脆弱,并积累了大量风险。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的担保下,全世界投资者都进了美国通过金融创新设立的次级债市场。评级公司、担保公司、银行、投行、经济行都在分享次贷这种金融创新带来的利润,而积累的风险却没有引起相关监管机构的足够注意。房地产泡沫一破灭,所谓的金融创新遭遇当头棒喝,而这次的金融风暴,无疑是对此前众多金融创新的秋后算账。

如今高盛和大摩的“回归”刚好印证了中国的古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信证券证券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认为,五大投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风险管理不够。投行纷纷投向商业银行的怀抱,正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混业是必走之路。相比较而言,投行的优势主要是投资和创新,大银行虽然经营保守一点,但风险管理则更要强一些,流动性也要好一些。

 1  |  2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