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理解中国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

 

     对“中国奇迹”,一种解读是,这是信奉大政府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结果;由于政府独享强制力,利用强制力调配资源,高效率的“集中办大事”才成为可能。另一种解读是:这些成就与其说是强制力配置资源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的奇迹,还不如说是自由市场、普世人性战胜权力管制的结果,是全球化力量的具体表现。中国过去30年的成就佐证了自由选择和市场化带来繁荣。

 

    我们编发此组文章,希望就这一学术争论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也希望有更多读者、网友参与。

争鸣:经济奇迹是“自由”的奇迹

 

□ 陈志武: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

  为什么中国过去的许多重要文化、宗教、经济进程与世界其他国家那么同步呢?难道每次都是巧合?如果不是巧合,那不是说明在大的事情上中国并没有与众不同,“中国特色”在历史上并非我们说的那么特殊吗?

   梳理中国的事,我们必须避免只用中国一文的套路,不能以“中国特色”为由回避实质性问题。 


 陈志武: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 

  “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相对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让老百姓有权利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如何做等等,一句话,就是给个人以自由。“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能更加自由地进出国界,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伸,拓宽自由的地理边界。所以,“改革”与“开放”都是围绕“自由”,是放开约束。
   中国过去30年方方面面新政策的主旋律,也恰恰因为这一“释放自由”的政策主旋律。简单地释放自由就能带来经济繁荣、如此之快地提高生活水平,这当然是奇迹,但这是“自由”的奇迹,不是“大政府主义”的奇迹。
 
详细】

□ 陈志武:重新思考“中国奇迹”


  
过去30年的经济成功,是中国通过“改革”(市场化、民营化)和“开放”充分利用了后发的“优势”所致。

    我要强调,仅仅“改革”和“开放”是难以造成这些成就的。中国经济成就至少包括两个主因:已成熟的工业技术和有利于自由贸易的世界秩序。这种发展条件或者说机遇来自于世界,具体讲来自西方,而非源自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在于让中国加入了起源于中国之外的世界潮流,让中国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后发之所以有“优势”也在于这种“便车”已经存在。【详细】

 

争鸣: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 张茉楠:通过“中国模式”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从很大程度上说,金融危机考验了“中国模式”,而中国在应付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又提升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 过去“中国模式”不断吸收了“欧美模式”、“日本模式”的有益经验和智慧,今天“中国模式”所强调的“平衡发展”、“和谐发展”也将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 张茉楠:金融危机下,全球关注“中国模式”的价值

 

  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方面,中国找到了平衡点,即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和体制转型的双奇迹。

    按照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决定一国增长的不仅有劳动和资本、技术等要素,而且还有制度驱动的经济增长。而中国改革进程带来的就是制度化变革产生的强大溢出效应。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开始,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说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需求,为中国经济30年持续的高增长释放了巨大的活力空间。【详细】

□辩论台:


□ 支持:
经济奇迹是自由的奇迹,不是“大政府主义”的奇迹,自由促进发展。

   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梳理中国的事,我们必须避免只用中国以往的套路,不能以“中国特色”为由回避实质性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验证了“自由促进发展”的道理,中国的经历没有偏离其他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的规律。

反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是现实存在。
  自由路线图是“大历史观”,属于上下五千年“全人类发展规律”级别。在欧洲,出现了相对于“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社会民主”和“社会市场”,就有了“福利国家”,——不是“自由”二字便能解释。而今整个东亚和南亚的发展,乃至数千年人类的发展,都不是个人“自由”法则的傀儡。

 

争鸣:“自由”与“中国特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是现实存在。美国发展有特色,日本发展有特色,伊朗发展有特色,印度发展有特色,中国发展有特色,欧洲发展有特色,北美印第安人的“发展”也很有特色 ......,乃至上海和西藏的发展都各有特色。而今整个东亚和南亚的发展,乃至数千年人类的发展,都不是个人“自由”法则的傀儡。人类文明的核心是关于社会组织的文明,其发展变迁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吸引了世界上无数学者竞相破解个中之谜。 详细   

 

争鸣:重新解读中国奇迹

 北京大学拉美研究中心高波: 新发展公式应该是:权力均衡+经济自由+机会平等=持续发展。

  中国的权力结构演变有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是高度失衡的旧权力结构,权力集中在地主阶级、官僚资本和外国势力手中,既不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也不能提供机会平等,发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1949-1978年,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家,政策呈现强烈的平等取向,但市场机制被排斥,经济活力被压抑,所以是跛足发展的态势,后期更被文革打断,这也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恶果;第三阶段始于改革开放,权力开始从国家向社会分散,但很不平衡,政府权力仍然偏大,社会诸利益集团出现强势与弱势之分。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社会被赋予越来越大的经济自由,活力明显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平等的缺失,恰恰相反,作为改革先声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把重要的经济资源——土地交给了农民,从而真正落实了平等。这使国人第一次同时拥有了经济自由和平等,中国经济就此开始腾飞。 详细】

 

 
EEO关注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邓小平的贡献,是把国家政策的方向,转向了对促进生产力的自发合约提供合法承认与保护。

□中国改革:携世界走向中国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集中控制,社会看起来是“和谐”的,但这是一种高度紧张下的控制与服从的统一,并不是真正的和谐。

张军: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

 将视线投向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

樊纲:成功,为什么是深圳

  中国经济特区之所以成功,正在于它有利于通过一个局部的试验与创新,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这两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吴敬琏:转折年代与大突破

中国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善治

柳红:三本书的命运

海南是中国改革的棋子

□“中国模式”缘何对世界充满魅力

 

□美刊研究中国模式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6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