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具有多样性”
经济观察报:世博会的各国场馆中,你最喜欢哪个馆?
朱大可:我比较喜欢英国馆。它像海洋里漂浮的球状生物,是自由和开放的象征。透明纤毛和种子的概念,代表着人对未来的无限希望,而且所有的绿色理念都蕴含其中。还有,西班牙馆用竹草块毯覆盖,犹如一头覆盖着植物鳞片的怪兽,也很有童话气息。一些东欧小国像爱沙尼亚和塞尔维亚,在色彩和色块的运用上,也有不俗的表现。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世博会将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朱大可:世博会是全球体制,刚好与“海派精神”契合,与上海的特色吻合。我曾提出,世博会其实就是一个超级集市,是全球最大的文化科技集市。无独有偶的是,上海刚好就是具有集市特征的城市,它热衷于主办各类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马戏节,藉此吸引很多人来看热闹。上海举办世博会,完全符合它的文化逻辑。
但上海需要反思的是,这些集市对本地的文化原创究竟有什么意义?上海缺乏的不是集市,而是文化原创力。集市散了之后,各地来的艺术家都回去了,上海就成了文化空城。那些有才华的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都跑光了,他们在北京做工作室,虽然家安在上海,但艺术活动都跑到北京去做。北京有很多艺术园区,提供了自由交流和竞争的空间。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大多数是假的,都成了电脑公司、商铺、咖啡馆和餐厅,不是真正做文化原创的场所。
经济观察报:韩寒在博客中批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并不是一条好标语,你对此怎么看?
朱大可:这句口号的英文翻译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bettercity,betterlife)比中文更加准确贴切。“城市病”是我们无法克服的,比如城市交通。世界上最牛的城市,像纽约和伦敦,都无法解决交通堵塞难题。而这肯定让所有居民都感到“不美好”。难道你上海有本事解决这个难题?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最好状态是什么?
朱大可:它应该具有多样性,保留不同阶层,不同的文化分区,保持各自的文化特色,这是优秀城市的文化地理。但区域和阶层的分界,应是自然形成的,政府不要过多干涉。管制过度,就一定会让生活更不美好。
- 恒大85折后首月销售40.5亿元 2010-06-09
- 农行“拜票”初告结束 全球最大IPO冲刺 2010-06-09
- 新一轮省级官员调整:偏向西部 2010-06-09
- 农产品涨价酝酿新一轮官方预判大豆领涨 2010-06-09
- 广西来宾一大坝出现塌陷险情 下游群众正被转移 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