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中国家抵制哥本哈根“丹麦文本”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斌 相峙阶段究竟还有多久?三天过去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然在最基本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焦点就是“是否坚持双轨制来谈判”。
两大阵营互不退让,谈判举步维艰。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前,东道主丹麦牵头,与一些发达国家商谈后抛出一个“丹麦文本”,昨日这一文本一经公开,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丹麦文本”本末倒置的为一些发展中国家设置了减排义务,并且模糊了发达国家提供资金的义务,唯一的亮点就是发达国家可能会尽快拿出钱来,但是数目相当有限。
这份文本更加证实了之前发改委气候变化司李高处长所说的,发达国家目前正试图将《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空壳化,因为双轨制下只要求发达国家作出减排承诺。
哥本哈根时间12月9日下午2:30-3:00,美国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的气候变化特约代表说:“中国做出的减排承诺应该被纳入到国际协议和国际公约中去,美国支持这样的一种做法,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实施减排承诺的透明度。”
这一要求明显违背了“巴厘路线图”的规定,即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与技术支持情况下采取的减缓行动要接受MRV,但发展中国家自愿采取的行动不接受MRV。
下午5时,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在媒体吹风会上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他说:“现在发达国家提出这个要求是在取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这是违背《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坚决不被接受。”
就在这一相峙不下的过程中,小岛国集团突然跳了出来,发展中国家内部阵营产生了分歧。
9日早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小岛国集团也提出了修改《京度议定书》。这一提议可能使代表发展中国家声音的中国颇为尴尬。
于庆泰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内部对如何促进目前这一局面的转变的想法可能不太一致,有的国家认为通过新的法律文件就可以实现转变,但是中国及另外一些国家的看法是,“目前,我们少的不是文件,是诚意。不去兑现承诺的文件有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
第一天开幕式之后的会议上,墨西哥集团曾表示:“在12月11日之前应该结束对双轨制的争论。”
还剩下不到2天的时间,道路看起来依然遥远。
“这个问题拖得越久,就意味着大部分国家在这次谈判中会被边缘化,在接下来的关键问题上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国际乐施会的政策倡议经理Stanley这样对我说。
历次类似大会的经验显示,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愿意去妥协。
而“最后一刻”,显然容不下,也容不得近200个国家的意见。不过是十几个国家代表相互妥协,达成一致。
现在,就像蚂蚁进入了充满大象的空间,弱势国家正在面临着被挤出哥本哈根谈判的危险。
生活中的突破总要有放弃,谈判中的突破总要有退让。
“钱”可能会成为本次谈判的一个突破点,下周,美国真的会如其他国家代表所预想的那样带着钱来么?欧盟会看在美国“加码”的面子上为自己“加压”么?中国,又有哪一点还能放弃呢?
突破的艰难,如蝶挣茧;放弃的痛苦,如士断臂。
何时?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

- · 中方代表解振华气候峰会多次被拒入场 | 2009-12-10
- · 发展中国家抵制哥本哈根“丹麦文本” | 2009-12-10
- · 张国庆:奥巴马哥本哈根心事 | 2009-12-10
- · 哥本哈根大会第二天:美国,出乎意料的低调 | 2009-12-10
- · 200余名中国企业家发布“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 | 200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