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28
周洁
订阅

比亚迪:新能源前程(2)

 1  |  2  |  3 

成本创新

靠做手机电池起家的王传福曾摸索出一套“技术创新加完全自主”的发展模式,这套模式让比亚迪成为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当时,日系电池厂家使用的是全自动化生产线,大部分工作都交给机器人来完成,这样的生产线建一条至少需要数千万元的投资,可王传福手里只有从表哥那里借来的250万元,他灵光一动,决定靠中国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他干脆凭借比亚迪自身的技术能力,动手设计制作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在最后容易产生误差的环节则设计了很多简单实用的夹具来保证质量。

战略学专家曾鸣曾把比亚迪的这种方法称做是中国特有的 “成本创新”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就是固定资产投入非常低,折旧成本相应也非常低。事实上,比亚迪的折旧成本可能只有3%到4%,而三洋等全自动生产线可能要达到30%至40%。

现在,王传福又把这个“成本创新”的模式复制到汽车板块来了。数据显示,在引进上百套世界领先的整车制造和检测设备基础上,比亚迪启用自主研发的汽车冲压设备360项,调试自主研发的汽车焊接设备825项,安装自主研发的汽车涂装设备656项,整合自主研发的汽车总装设备412项。

此外,和其他自主品牌先造车、后构筑零部件供应体系思路不同的是,比亚迪在造车前就先将零部件给做起来了。

“除了玻璃和轮胎,比亚迪汽车上其他你看得见、看不见的零件,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一名比亚迪员工指着一辆F6自豪地对记者说。

与其他车企相比,比亚迪又省去了在零部件采购环节被供应商扣留的利润。以汽车上的一个电子小部件为例,如果从外面采购,需要一二十元,但比亚迪自己生产,成本还不到两块钱。

同时,比亚迪还把诸如发动机、模具之类的核心技术以及对成本影响较大的零部件纳入了自己的制造体系。早在收购陕西秦川前,比亚迪就和北京吉驰汽车模具公司签署了重组协议,随后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

“因为拥有了自己的模具厂,比亚迪在模具上的生产成本只相当于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比亚迪模具公司计划物料本部经理刘曙光告诉记者。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