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2007两会专题 > 记者日记
等下去,就有收获 章敬平
发布日期 2007-03-05

3月4日 小雪

清晨。干冷。

我和同事李晶,在报社等待同事韩彦的车,接我们去全国政协委员下榻的京丰宾馆,与等候在那里的另一个同事王延春会合。

京丰宾馆是全国政协经济组的驻地,“经济新闻明星”吴敬琏、林毅夫、郭树清、李德水等人都在那里。昨天下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开幕式上做了工作报告,按照既定的会议议程,今天一天是小组讨论和联组讨论的时间。我们想听听“经济新闻明星”们都说些什么。

我赶到经济组的时候,轮到吴敬琏发言。他一开始不太想说,因为有太多的新闻记者。他推辞了一会,还是说了,因为新闻媒体“强迫”他说话。瘦瘦小小的他,被里外三层新闻记者围堵着,说了一通医疗和春运火车票是否应该涨价的话题,都与贾庆林的工作报告有关联。

我在外围给拥堵吴敬琏的新闻记者们拍了一个“全家福”。五年前开始跑两会,像这样大胆地冲进会场中央,把一个会议中的政协委员围堵起来的场景,我从未见过。不管我们对中国新闻业的历史进程怎么看,进步是真的进步了。

中午,我们去外面吃了个饭。昨夜写稿子熬夜的王彦春和李晶,都蔫嗒嗒的,很困。趴在饭桌上。都是奔三或者过三的女青年了。看着,心里有些怪怪的。昨夜,王彦春为了及时将稿子发给网络版,就呆在京丰宾馆旁边的网吧里,敲了一晚上。

下午2点,我们再次回到京丰宾馆。事先,有政协委员跟我说,有个大人物要来参加联组讨论,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这是往年的惯例,来大人物是肯定的,但谁来我不知道。京丰宾馆的大堂两侧,两条长长的队伍,全是我们的同行。我一问,吓了一跳,是温总理要来。

一会儿,财政部长金人庆走进大堂。我身边的记者蜂拥而上,我本能地逼过去,像祥林嫂一样,从门口开始,反复地问:农行股改财政部是否发债?我不知道,大概问了10来遍。直到电梯口,他身边的人将我推开,他终于回答了我一句:请等待我的新闻记者招待会!

等于没有回答!

总理稍后隆重出场了。我们是B3采访证,我们只能待在场外。猜想着里面会说些什么。

王彦春已经非常困了。怎么办?

我说,要不回去休息吧。

两个人走到京丰宾馆门口,我突然回头。我想,今年是本届两会的最后一年,是次大会是最后一次大会,很多委员将从此告别人民大会场的隆重的政治集会,他们或许会有人“放炮”的。跟着我回头的王彦春说,去年两会的大新闻,就是李德水在总理听取大家意见的时候搞出来的。她说,进不了会场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等在外面,然后问出来的委员就可以了。她举例说那一年中国入世谈判的采访,就是因为等下去,一直等,等到了大新闻。

我们开始等。

我找一个政协委员,借用了他的房间,两人进去休息了一个小时,就匆匆赶到三楼电梯口,等待要下电梯的总理和委员们。

一个小时过去了,里面还没有动静。事先听说,总理和部长们听取意见的时间是一个小时。我们俩猜想,可能真的会有事。中国青年报的资深记者潘园大姐也等在门口,等待的人群中,似乎就我们几个岁数大些,看着拍我肩膀的“80后”的记者,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5点多,工作人员哗地散了。不用说,总理从另外的通道走了。

委员们陆续来到电梯口。他们必须从我们守候的电梯口走。

林毅夫被记者拦住了。我和王延春春听他说税务问题,调头就走开。

吴敬琏过来了,王延春拦过去,问:吴老师里面说了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

吴敬琏说,你别采访我,你去找杨志福委员,他说的最好。

找杨志福。

我们俩,还有敏感的潘园,还有一个在现场的新华社记者,拥着杨志福去了他的房间。他很激动,心潮难平的样子。

慢慢的,我们知道了,原来没有机会说话的他,想到自己是个15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抢了一个说话的机会,10分钟的发言时间,他说了35分钟。他为农民说话,三次落泪,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总理也为之动容。

坐在杨志福的房间里,他激动地回忆此前的场景说:“我感觉发言只能有8个人,我可能没有机会了,我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争取机会为农民说几句话。”杨志福说,患有白内障视力模糊的他,让人代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主持会议的农业部副部长。杨志福“我说,陈部长,一年不见了,一年里我没有闲着,不断地写信、打电话,跟农民聊天,农民的问题都装在我的脑子,我是15年的老委员,今年是最后一次参加两会了,我与农民打交道50多年,有许多农民朋友的喜与乐希望能带给总理,我恳请总理同意让我能最后一次发言。” 

杨志福说,他只是试试看,当时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出乎他的意料,总理竟然同意了。据杨说,总理对与会委员们说,他看了纸条之后非常感动,觉得应该给他一次发言的机会,并且对他这种精神表示敬意。 

与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告诉我们:“老杨的发言最打动我,刺痛了我的心,说到农民之忧,我也落泪了。”

出京丰宾馆,天黑了。元宵节的鞭炮噼噼啪啪,看冲天而起的花炮,想起张爱玲的话,人生就像过年放鞭炮,精彩永远只在刹那间,片刻的欢娱过后,留下的只是一地碎屑。

一地碎屑的两会新闻中,因为我们的等候,而又刹那间的精彩。

收藏
打印
转发
关闭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