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8-07 19:09
言咏/文 8月1日,河南周口六院妇产科57岁的邵医生坠亡。家属称她生前连续7个月被3个账号网暴,求助无果,以死明志。网暴由3起医疗纠纷引发,当事的3个家庭在抖音平台合力“控诉”,掀起网络口诛笔伐的狂澜。三起医疗纠纷中的第一起,产妇发生羊水栓塞,需切除子宫保命,家属签署了同意书,但事后又反悔索赔。羊水栓塞是产科中罕见但致死率极高的并发症。
舆论对邵医生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许多她接诊过的患者自发悼念,回忆孕产阶段从医生这里感受过的温暖和善意。
坠亡当天,她留下遗书,和孙辈最后一次视频连线;她去世后,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哭得撕心裂肺——她是一名医生,也是再普通不过的母亲、祖母和女儿。
邵医生代表了这个社会中单薄的普通人。当她陷入困境却孤立无援,最终付出生命代价,人们不禁追问:是什么“杀死”了她?
网暴是元凶。在邵医生之前,网暴已经杀死过许多人——染粉色头发名叫郑灵华的姑娘,满怀希望寻亲却被舆论吞噬的刘学洲等。对网暴零容忍应成共识。公民当然有表达的自由,言论自由是一股监督的力量,广西防城港“亮证姐”事件的曝光就受益于此。但言论自由并非没有边界,否则很容易从网络曝光滑向网络暴力。
司法也要跟上,让网暴者有责可追。由于网暴群体性的特点,司法容易陷入法不责众的困境。不久前一审宣判的刘学洲案,其意义就在于,对单条评论和悲剧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做出了示范。我们期待司法完善的步伐更快一点,避免更多悲剧。
邵医生遭遇的网暴还叠加了医疗纠纷。在中国,医疗纠纷往往容易由于求解无门或者沟通不当而矛盾激化。这时尤其需要法律站出来,公正地厘清是非、定分止争,当患者确遭不公对待时为其撑腰,当诊疗行为确无差错时也不为息事宁人和稀泥。和稀泥会带来不好的示范,让人们认为通过制造舆论动静就能达成自己的诉求。如果以闹取胜成为潜规则,必然会消解社会的正义,也成为滋生网暴的温床,对良善者是莫大的伤害。
邵医生去世后,周口市卫健委和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进驻医院,公安局也成立专班对网暴账号进行调查。还其清白、依法追责当然是对逝者的慰藉,但生命不能重来,悲伤已经铭刻。人们还想追问,在她被医疗纠纷和网暴夹击而不断滑坠时,为何没有一个环节可以托举住她?她不是没有求助过。坠亡之前,邵医生曾两次报警,第一次未予立案,第二次虽被立案但没有解决行动。她的丈夫提醒警察,“不要不当回事,因为网暴想不开自杀的案例有很多”。
当个体遭遇网暴时,如果身后有社会的力量给予支持,或许能把他们从死亡深渊中拽回。就邵医生这件事来说,她由于职务行为而被卷入纠纷,如果医院认定其诊疗行为没有过错,就应当作为坚实的后盾保护自己的员工,捍卫其免受侵犯的权利。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不要让医生以单薄之身去面对激烈的矛盾。邵医生去世前一天去报案的派出所,如果能重视一名普通民众的诉求,在态度上共情,在行动上释放积极信号,说不定也能把她托回生路——有时一念之差,熬过去便柳暗花明。
这或许是这起悲剧最让人遗憾的地方。如果说是网暴与否取决于他人,那么在网暴发生后,让被网暴者感受到社会的支持,是他们抗衡生命中这段痛苦的力量。他们不是孤立的原子,当遭遇不公正时,不是一个人在对抗。这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样子,我们不能消灭恶意,但良善与良善携手,就能抵御世界不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