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金融黑灰产取得新突破 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案件首度按敲诈勒索批捕

2025-08-12 11:22

公安部门对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

近日,上海警方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湖北等地警方协助下,成功侦破一起敲诈勒索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案,抓获龙某、何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查证非法获利600余万元。

2023年8月起,犯罪嫌疑人龙某、何某等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客户信息,在不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情况下,先假借专业提供法律咨询名义,由公司销售人员以“全程托管即可退费”为噱头,通过拨打电话方式联系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客户,承诺代理退款事宜,再以虚构捏造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服务期间存在虚假广告、承诺保本等事由的方式进行反复投诉,并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名誉进行威胁,迫使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在无过错、无责任的情况下同意协商退费,并按退款金额的30%—40%收取手续费。

截至案发,犯罪嫌疑人龙某等人共与3400余人签署《委托合同》,共计收取600余万元手续费。

需要关注的是,不同于以往公安部门对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行为按“侵犯公民信息罪”定罪量刑,此次上海公安部门以“敲诈勒索罪”作为侦查方向并成功侦破案件,批捕三位犯罪嫌疑人,显示公安部门对这类金融黑灰产行为的打击力度明显趋严。

多位证券投顾业内人士表示,上海市公安局在打击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方面,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坚持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理念,以敲诈勒索罪对相关案件展开侦查,将有效打破以往打击这类新型犯罪行为的固有思路,为全国范围内从严打击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行为开辟全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在他们看来,随着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行为被纳入“敲诈勒索罪”刑事打击范畴,不法分子将切实感受到更严的法律惩处压力,令这类新型犯罪行为野蛮生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案件首度按敲诈勒索罪批捕  

相比前些年银行保险领域恶意代理维权行为按“敲诈勒索罪”定罪量刑,当前证券投顾领域恶意代理维权行为仍以“侵犯公民信息罪”定罪量刑为主。

由于后者的量刑处罚力度低于前者,不法分子继续“铤而走险”——今年以来,越来越多银行保险领域黑灰产人员面对从严打击,纷纷加入证券投顾领域恶意代理维权行列。

在多位证券投顾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上海公安部门成功侦破证券恶意维权“敲诈勒索罪”案件,批捕三位犯罪嫌疑人,凸显公安部门对这类金融黑灰产行为的从严打击力度持续加大。

他们认为,上海公安部门之所以认定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在敲诈勒索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主要基于三大因素:

一是被教唆要求退费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客户,都在他们与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所签订的服务合同到期一两年后,且在合同执行期间,这些客户都没有对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提出任何争议。因此在合同到期后,他们已无正当理由要求证券投资咨询公司退还费用,但他们仍委托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要求退费,动机相当可疑。

二是这些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的敲诈勒索痕迹相当明显。具体而言,他们为了获取30%—40%的退费分成,虚构捏造大量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存在虚假广告、承诺保本等信息进行反复投诉,并以向监管投诉或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名誉进行威胁,迫使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在无过错、无责任的情况下同意协商退费,具有较强的敲诈勒索特征。

三是这些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不具备法律职业资格,却假借法律咨询的名义,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证券投顾公司客户并教唆他们签订委托代理退费协议,以便他们通过各种敲诈勒索方式胁迫证券投顾公司退费,相关敲诈勒索操作证据也很明显。

随着上海公安部门成功侦破这起敲诈勒索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案,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过程。

多位证券投顾业内人士认为,这起案件对国家相关部门从严打击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行为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有助于司法部门统一共识,将证券投顾领域、银行保险领域恶意代理维权行为共同纳入敲诈勒索罪定罪量刑范畴。此举一方面将统一对各类金融黑灰产行为的从严打击力度,令不法分子难以从银行保险黑灰产领域流向证券投顾黑灰产领域继续作恶,另一方面对证券投顾黑灰产组织施加更大的法律严惩威慑力,有效遏制这类金融黑灰产行为野蛮生长势头。

上海公安部门人士表示,下一步将对此类新型犯罪行为进行深入研判,争取把其余的团伙实现全网打击。

证券投顾黑灰产借道短视频“大肆揽客”乱象待解

面对公安部门对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行动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不法分子仍在“招摇过市”大肆揽客,不断教唆更多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客户退费牟利。

近期,越来越多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积极通过短视频平台渠道、搭建自媒体矩阵等方式引流获客。

具体而言,这些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与某些财经大V合作——由这些大V在自己的置顶视频、直播贴片等内容节目张贴“7天拿回投顾费”等信息,就能将大量粉丝“导入”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的私域流量经营空间。为了规避监管部门查处,双方还玩起“暗投流”合作模式,由财经大V在视频/直播/文章内容里软性植入“退费通道”,引导粉丝进入所谓的加密群完成代理退费签约,既规避了平台审查,又获取不菲的合作提成。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媒体的兴起,这些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还玩起“个人+企业(批量设立企业蓝V账号)”的双轨自媒体矩阵,作为引流获客的新路径。据某平安抽样监测,在236条“代理维权”相关短视频里,223条出自25家蓝V认证主体,其中一家所谓的法律咨询机构运营47个蓝V子账号,为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提供大量客户线索。为了维持较高的引流获客效应,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每年在企业蓝V账号认证费、DOU+投流、代理维权内容脚本制作等方面的支出达到千万级规模,形成“重金砸流量、矩阵化霸屏、蓝 V 做背书”的打法,令众多证券投顾公司客户被教唆签订代理维权退费协议。

如今,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又将直播间“蹲点截流”演变成一条全自动、高并发的“获客流水线”,他们以“火眼云”等获客软件为核心,7×24 小时潜伏在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直播间与直播节目,通过破解弹幕接口与后台推流协议,实时抓取观众昵称、手机号、微信ID、持仓盈亏等敏感字段,精准锁定众多证券投顾公司用户。

一旦他们以此获取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客户信息,就会迅速流向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的SaaS外呼系统,30 秒内完成“电话+短信+私信”全方位联系,迅速将这些观察上述直播节目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客户引流至私域群,创造金额极其可观的潜在代理维权退费签单额。

各方协力阻断金融黑灰产信息传播获客路径

在多位证券投顾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组织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地大肆引流揽客,一个重要因素是部分短视频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在事前准入、事中巡查、事后惩戒等方面存在监管失察疏漏,间接放大了这些金融黑灰产违法信息的扩散效应。

首先,当前不少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对开设金融类账号的审核,仅仅要求相关个人或企业上传“营业执照+手持身份证”,即可完成初级认证;对于“法律咨询”、“征信修复”等高危类目缺乏法律职业资格证、金融牌照的实质核验,导致大量金融黑灰产团伙利用空壳公司或盗用他人证照,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注册并开通广告投放权限。

正是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对一些涉嫌金融黑灰产违法行为的账号审核流于形式,未能严格查验其合法资质,令不法分子轻易获取传播渠道。

其次,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日益关注“完播率+互动率”,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等金融黑灰产组织纷纷利用“焦虑标题+情景演绎”等模板化视频吸引民众眼球,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获取巨大流量效应,实现大肆引流获客。即便他们的某些短视频账户因举报被限流,也能通过“大小号矩阵”迅速复活,实现流量无损迁移。

第三,某些短视频平台对金融黑灰产相关违规内容选择“放任不管”,未能及时采取下架、封号等有效措施,导致金融黑灰产组织的短视频账号越来越多。有机构调研发现,即便遭遇举报封号,某些金融黑灰产组织的平均“封号—复活”周期不到48小时,一个金融黑灰产组织在30天内注册逾200个新账户继续运营。由于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缺乏设备指纹、IP聚类等深度关联封禁举措,导致金融黑灰产“封一换十”成为常态。

第四,部分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的业绩KPI考核,主要以广告收入为导向,导致他们对某些金融黑灰产组织斥资投放的高风险内容采取“先限流、不下架”的软性处理方式,某种程度进一步削弱了违规信息治理力度。

众多证券投顾业内专家建议,要有效遏制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等金融黑灰产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大肆引流获客行为,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需联合起来,就打击金融黑灰产组织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在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建立更完善高效的举报受理渠道与从快从严处置机制,进一步阻断各类金融黑灰产的线上传播获客路径。

多位金融机构人士直言,通过大量打击金融黑灰产组织的实践经验发现,要彻底有效地遏制证券投顾恶意代理维权等金融黑灰产行为,还需进一步增加量刑标准、规范投诉处理机制、强化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对金融黑灰产信息传播的管控力度、建立更完善的诉讼处理机制追责体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等,从而更有效地净化金融环境,助力金融服务行业持续规范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