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你没听说过的帝王陵里,有全国最大地下古建

2025-08-12 10:06

作者 文博时空

文博时空 作者 宋燕 宝鸡西北部的北坡公园顶上,有一个地方叫做“大唐秦王陵”,是个3A景区。这里游人很少,知名度与不远处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远远无法相比,即使是宝鸡本地人,知道它的也不多。不过,这实在是一处被低估的景点。它是一座帝王级的帝后“同茔不同穴”陵墓,有着完整的帝后地下宫殿,在地宫中有罕见的全国最大地下古建,地宫外还有国内唯一的地面天象图。虽在历史上被盗过,但地宫中保存尚好的五代壁画、浮雕和制作精美的俑,也都是难得的文物。


这是谁的墓?

大唐秦王陵的墓主叫李茂贞,他跟大唐皇家,其实没有半点关系。

 

李茂贞原名宋文通,出身河北农家。如果是太平盛世,他很难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但在唐末乱世中,他靠着镇压黄巢起义,凭借战功逐渐崭露头角。唐僖宗赐其姓名李茂贞,唐昭宗加封其为岐王、秦王等职,唐亡后,五代政权后唐再次加封其为秦王。

 

李茂贞32岁便出任凤翔节度使,凭借秦岭之险、渭水之利,威震关西、陇东及川北,除京师长安外,其余多地皆在其掌控之下。他的一生充满争议,曾三次火烧长安城,杀人如麻;却又重修法门寺,为后世留下千年古刹。他多次挟持大唐皇帝,逼杀宰相,为唐的灭亡添砖加瓦;但朱温灭唐,各地强藩纷纷称帝,他却始终奉唐正朔。

 

李茂贞生前便开始筹备自己的陵墓,从麟游、彬县等地运来优质石材,精心打造。他去世后,葬入这座精心修筑的陵墓。而他的夫人刘氏,后来也以 “同茔不同穴” 的帝后墓形制与他合葬于此。令人称奇的是,夫人的墓穴比李茂贞的更为豪华。据推测,这或许是因为李茂贞的子嗣们承续了父亲缔造的光环,其长子李从曮曾两度出任凤翔节度使,还继封了岐王、秦王,而其他子嗣也多有重要任职,为太夫人逝后的风光大葬奠定了基础。另外,作为秦王夫人,刘氏在家族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也使得她的墓葬规格更为奢华。


这个墓有多豪华?

大唐秦王陵的规格极高,彰显出李茂贞的显赫地位。

 

秦王陵与唐帝陵相近‚陵园中轴线两侧相距42米建有两个阙台,陵园正中为神道,神道宽10米,长112米,两侧安放有34尊雕像,排列着文臣武将、狮子、老虎、神牛、石马等石像,象征着护送秦王灵魂的卫队,沿途镇凶驱邪,保护秦王灵魂上升入天国的道路。终点竖立着华表。

 

唐末五代地方藩镇的墓如彬县冯晖墓、河北保定王处置墓前均无神道。而且按照唐代规制,只有帝王陵前才能用华表与石马,人臣墓只能用石羊、石虎、石人。可见李茂贞的权势熏天。


神道


李茂贞及其夫人的墓穴更是奢华非凡。两座地宫均规模宏大,以李茂贞夫人的地宫为例,整体为平阶深梯式双墓室结构,由墓道、墓室、甬道三大部分组成,墓室分为前、中、后三个券顶宽敞殿堂。地宫有用青砖仿木雕刻而成且保存完整、全国唯一的砖雕飞檐古建端楼,其工艺精湛,斗拱垛架精美,高8米、宽4米,展现出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与精巧细致。地宫上方地面还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勺状的 “地面天象图”,这种独特的设计在古代墓葬中极为罕见,体现了古人对天象的崇拜和对死后世界的独特构想。此外,地宫中还有神秘色彩的千年石函等。

 

李茂贞墓志
神道上的石马石人,石马为帝王才可使用


神道上的石马石人,石马为帝王才可使用

 

陵墓中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如胡人马乐俑、三彩陶马俑、侍女立俑、胡马载乐俑、乐伎舞俑等。这些陶俑制作精美,人物面目表情、帽饰、发型、服饰等细节都刻画得极为准确,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它们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研究唐末五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2022年,李茂贞墓出土文物曾赴成都,与五代另一个军阀——前蜀皇帝王建墓中出土的文物一起展出。


墓中都有什么值得看?

首先值得看的当然是地宫,两座地宫,分别长120米左右、深20米左右,沿着斜坡下去,一路上是阴森森的甬道,一直伸向地下深处。李茂贞地宫位于秦王祭祀大殿东侧,规模宏大,由墓道、墓室、甬道三部分组成,墓道两侧设有10个耳室,陈列着唐三彩陶马俑、胡人乐俑等,尽头是墓室,墓门为唐式重檐歇山式结构,其斗拱垛架颇为精美。墓室分为前、中双室,前室地坪正中安放有大唐秦王墓志铭一合。中室用来陈列为墓主人陪葬的生活用品。再往里走是后室,安放着石质棺椁,为唐代宫殿式样,棺椁四周刻有侍女图,门楣窗棂。在后室正北耳室,安放李茂贞石雕坐像,因有手摸祛病之说,已被游客之手摸的发光。

 

李茂贞地宫


令人遗憾的是,李茂贞墓中的壁画由于年代久远、被盗掘以及雨水渗漏等原因,大多已经脱落。如今我们看到的壁画,多是后人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研究进行的仿画。不过在甬道靠近尽头的地方,两边嵌有两组十分精美的浮雕,由青砖雕成。南部的浮雕是“十二生肖”雕像,北端浮雕为乐伎图,由十六名乐伎组成,除了两名舞伎之外,都持有各种丝竹乐器。

 

十二生肖浮雕中的猴


李茂贞夫人刘氏地宫位于李茂贞地宫西侧,为平阶深梯式双墓室结构,由墓道、墓室、甬道三大部分组成。地宫入口处,有两幅大型壁画,东侧为“礼佛乐图”,反映的是佛家弟子齐奏佛乐的场景。西侧为“礼佛颂经图”,表现的是众僧参拜佛指舍利的情景。

 

走下夫人地宫的甬道,迎面可以看到全国唯一的砖雕飞檐古建端门。端门正面向南,背朝墓室,为一砖砌仿木结构建筑,气势恢宏。端门的建造极具艺术风格,全部用青砖雕刻出门窗、栏杆、栌斗、筒瓦等,做工精致细腻。在歇山式屋顶下为三开间正殿,正中有朱红色双大门,门上镶嵌泡钉、门环,两侧为直棂框窗户,窗外侧是造型逼真的宫女图。两侧外廊上有砖雕“驾鹤西去图”。正月开门、闭门,迎餐殿下客。正殿下方为半个“赏”字栏杆和护板,下置斗拱立方顶起的飞檐,圆门立柱内嵌有雀堤。这种端楼脱胎于地面建筑中的城楼形制,在陵墓体系中兼具礼仪象征与实用功能——既是分隔墓道与墓室的空间界限,也是彰显墓主身份等级的视觉焦点。端楼下面更暗藏玄机:底层以乱石堆砌形成防盗屏障,任何石块移位都会触发顶部机关;其后的石门厚重坚固,需特定技巧方可开启。

 

端楼


夫人墓穴甬道中的东西两侧保留下来的砖雕乐伎图像是五代原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经过前墓室通往后墓室的甬道东西两壁,各镶嵌有砖雕图像9幅,共计18幅图像,人物造型包括乐伎14人、舞者2人、执竹竿子者2人,乐器有拍板、琵琶、正鼓、羯鼓、磬、笙、笛子、箫等。雕刻手法娴熟,线条流畅,表情和动作都极为生动。吹箫者头微前倾,腰身稍屈,陶醉其中,使人如闻其声。整幅图刻画出散乐演奏的热闹场面,活脱脱一部“地下乐队”。

 

砖雕乐伎图
砖雕乐伎图


走到夫人墓甬道尽头,才是本次参观的“华点”。这里有一组砖浮雕,是镇馆之宝级的存在。其中胡人牵驼图有两幅,南北各一。南壁的胡人牵驼图由4块砖拼接而成。牵驼者深目高鼻,蓄修剪整齐的桃形络腮胡须,身着红色圆领裹身紧袖及膝长袍,左手于腰间攥提牵驼的缰绳。骆驼昂头平视,披白色毯,毯边雕饰一周红色流苏。北壁的“胡人持仗牵驼图”中,胡人牵驼持仗,骆驼披红色毯,毯边白色流苏,与南壁图案白、红两色相反对比搭配。两幅图让人们领略到一种异域之美。

 

胡人牵驼图之一


西壁有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唐代“八人抬轿图”砖雕。八人肩抬轿子一顶,面向南部的墓道,背向墓室。八名轿夫身穿赭色唐服,身体健壮,动作协调。整体图案动感十足。

 

八人抬轿图


两人放置棺椁的墓室都有一个精致的穹窿顶。穹窿顶由青砖逐层内收砌成,下部为八边柱形,每边长1.6米,墓室高5.65米,对角长5.35米,依古代的“八卦图”形排列。穹窿顶很早以前,就见于宫庭建筑、寺院洞窟中,而在地宫中极为罕见,它寓意宇宙苍穹浩瀚无垠。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李茂贞夫人墓墓室的穹窿顶上,有一个宋代时期盗墓者打的盗洞。李茂贞二人墓设置了那么多机关,最终竟在这个位置被盗墓贼安全地进来了。

 

夫人墓室顶部穹顶左侧的盗洞,被盗发生于入葬后不久


出了地宫后向右走,还可以看到一个亭子,亭子里就是地面天象图。在古代帝王陵寝中都会出现天象图,一般都是建在墓穴穹隆顶的上方。李茂贞墓的天象图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幅地表天象图。天象图北宽南窄,呈长方形,从铺好的青砖中,按北斗七星勺状挑空,斗柄朝北。

 

另外,陵区内还有一些散落的文物和遗迹,如天王、力士的浮雕石柱础,石经幢和雕刻得很有意思的石雕等。这些文物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当年陵墓的宏伟和庄重。

 

陵园角落里有趣的石雕
陵园角落里有趣的石雕


观展攻略

大唐秦王陵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陵原村,南距宝鸡市区仅2.5公里。游客可以选择乘坐19路公交,起点为新宝路,终点为大唐秦王陵站。如选择自驾,可沿北坡公园方向行驶,按照景区指示牌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每天8:00-18:00。

票价:45元。


作者简介

 

图片 | 宋燕

排版 | 刘慧伶

设计 | 尹莉莎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