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雪球,还需要什么?(2)
1 | 2 |
这本书可能的缺点就在于,它过于庞大的体系也许会让人无所适从。历时5年的搜集和写作过程显然给作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读者带来负担。因为传记的阅读本身应该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它们可以躺在床上就能够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而本书似乎志不在此,它需要你能够拿出足够的精力来对付它。因为巴菲特的身上如此的深刻的体现了美国上一个世纪的变迁,所以假如读者能够对20世纪的美国史有所了解的话,将给阅读带来很大的便利。而在这个基础之上,你要是能够对20世纪美国企业史及新闻史有所了解显然更加有利。知道格
和这本书一样,这里也没有给出巴菲特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已经超越了一般理论经验,因此,仔细的品味巴菲特应该是作者留给读者的一个难得的机会。这中智慧是如此的敏感,不亲自体会,不能够有所得。
当然,如果读者真的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些许答案,作者安排的第一章巴菲特在太阳谷的经历也许会提供某些帮助:你可以看到巴菲特在互联网泡沫高速膨胀的年代里是如何认识它的价值的——“你永远别以为自己真的能够发明新的做爱姿势。”而更为珍贵的是,在这之前和之后的互联网的“沸腾的岁月”中,巴菲特真的能够抵抗住巨大的压力坚持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他究竟如何获得这种哲学的?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带着它开始阅读的问题。要知道,作为一个被华尔街称之为:“能够从酸柠檬里榨出最后一滴果汁出来的‘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自己称之为“捡起烟蒂抽最后一口”),巴菲特连绵几十年的成功,显然有其不可复制的一些基本因素。
这不是一本闷书,作者成功的文笔经常使人忍俊不禁。他曾经多次在《华盛顿邮报》传奇般的出版热格
1 | 2 |

- ·电影不是拍给其他也拍电影的人看的 | 2009-01-19
- ·“八月恐慌” 不是“黑天鹅” | 2009-01-16
- ·阅读在复苏中? | 2009-01-15
- ·阅读在复苏中? | 2009-01-15
- ·或许除了自由女神,他就是美国的象征 | 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