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要提防“暴民心理”
导语: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何晓鹤 资产市场总是这样任性,让人手足无措,不过,这也许正是市场的魅力。上周,上证指数低得几乎打破所有投资者的心理防线。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何晓鹤 A股下跌震荡的这段时间,我正在读一本描述华尔街市场交易的书籍,该书作者在两年前写就此书时,对美国股市以及美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乐观的心态。而两年后的现在,美国股市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持续低迷,甚至在不久前面对着金融系统瘫痪的可能性。

资产市场总是这样任性,让人手足无措,不过,这也许正是市场的魅力。上周,上证指数“任性”地不断创出今年以来的新低,低得几乎打破所有投资者的心理防线。

事实上,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一直都是这样“任性”,年初,上证指数在5500点附近展开一轮下跌行情,彼时,来自机构和投资者的声音都认为这是对前期疯狂上涨的一种修正,换句话说,是预期中的下跌。不过,当下跌之势绵延不绝时,所有人都陷入一种恐慌状态。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就在凝视着你。投资者和股市,过去几个月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理智地说,我们并不想在投资时被情绪左右,我们只是无法让自己不被情绪左右。

理智地看,中国股市并未有让人恐慌的事实发生。我们都承认,并不是一个上涨的股市就一定是健康的,那么反之也不能说股市的下跌就一定是不健康的。

此时,更危险的,或者说我们更要提防的是“暴民心理”的出现。这一理论的含义是在危机中,对个人来说理智的行为对整体而言则是非理智的,从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然,中国股市现在远称不上危机,但如果投资者被情绪所左右的“理智”行为蔓延,更坏的情况将有可能出现。

事实上,A股市场的大幅度回调有其内在需求带来的一定必然性和外因推动的偶然性。在经历2006、2007年大幅上涨后,股市,尤其蓝筹股过度透支未来成长预期,A股市场本身积聚了巨大的调整压力,此时宏观政策趋紧,大小非集中减持,再融资以及出口贸易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工业企业效益增速放缓等一连串负面消息使得由次贷危机导致外部需求减缓的“外患”和内部通胀持续高企,经济增长面临减速的“内忧”产生了共振,最终刺破估值泡沫而引发恐慌性杀跌。

但如果投资者从恐慌的情绪中拔出,我们会发现,中国股市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投资者更应该保持一份冷静。首先,美国经济并非一潭死水。每一次金融动荡在未获得解决前似乎总是最糟糕的,但最终总能得到解决。其次,中国经济总体依然健康,通胀与经济增速之间可能会有一个平衡和取舍的过程,但眼下没有看到明显的“滞胀”迹象。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一样将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但相信不会持续时间太长,分析机构都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成功软着陆。

此外,经过近50%的暴跌之后,A 股的整体估值已经下降至动态20倍PE(市盈率)的水平,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这样的估值不算过分。刚刚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证券等金融蓝筹股今年一季度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已公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的上市公司中,70%以上是预增。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平稳、宏观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我们看不出任何不惜成本抛售的理由。

在3月31日下发的《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建立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这样的表述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股市稳定发展的未来。

我们最近走访了很多投资机构,他们普遍的看法是股市调整到3800点左右是一种理性的回归,而在此点位的再次下跌中,非理性的恐慌性杀跌占据了主要角色。是继续让这种非理性的恐慌左右我们,还是理性对待股市涨跌,值得我们深思,毕竟,谁都不希望更坏的情况出现。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