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股权低价亦无市
导语:投资者报 王豪 目前,大多数国企产权不清、经营不善、管理水平低下,PE不愿意去趟‘浑水’是可以理解的。”

2008年一季度PE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到了26.79亿美元,其中投资于国有企业股权的资本只有2亿美元左右,不到10%的比例。PE对国企的冷落可见一斑。

事实上,不少PE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对投资国企股权“有兴趣,很关注,但目前较少参与”。

对于这种“妾有意,郎无情”的情况,华兴资本财务总监王新卫认为,“PE的本性是安全、快捷地获利,并非见什么便宜就投资。目前,大多数国企产权不清、经营不善、管理水平低下,PE不愿意去趟‘浑水’是可以理解的。”

尴尬的产权交易所

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将北交所定位为“做市商”,即通过让更多私募基金的进入,搭建起一个交易平台。在他看来,“对私募基金而言,产权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资本金矿。”

可是,真实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据记者了解,虽然各产权交易所发布有很多股权(包含众多国企股权)转让信息,但大多数PE在选择项目时仍然依靠“口碑相传”的传统渠道。

深圳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梓君告诉记者,受一些产权交易所的邀请,2007年上半年他们曾跟踪、研究过不少产权交易所的项目,但“感觉总体质量不高,有点像沙里淘金”。之后,君盛投资便减少了对产交所项目的关注。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其他一些基金,其态度也大抵如此。

PE为何冷淡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企股权?廖梓君表示,对成熟、理性的投资人来说,其选择项目的标准是:行业有潜力、企业是龙头、产品有市场和品牌,而不是简单的“钱权交易”,更不是见钱就赚。“现在有一些‘另类投资’,主要是针对国企的,方法是把很多好的、坏的资产统一打包,然后定一个价格卖出去。也许这个资产包里藏有土地等‘肥肉’,但是可能涉及到一些不合规的操作,我们不愿参加这样复杂的游戏。”

另外一位资深的风投人士则向记者表示,“如果只是购买部分股权,无法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那当然没意思了。但是整体收购需要层层审批,有的要1年多时间,我们哪还有精力对公司进行整顿?”
此外,国企改制之后的赢利空间也越来越少了,“比如这次‘出事的’魏东,他以前可以1元钱拿到股权,然后在二级市场上以20元的价格卖掉,现在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大家只是争取在国企上市前的增发中分一杯羹。”

对于国企股权的转让难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关景欣律师表示,PE主要担心四点:一是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二是历史包袱问题,三是不够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最后是缺乏退出渠道。“关键是要创立一种体制,否则PE仍将以投资民营企业为主。”

海通证券现象

尽管国企本身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PE、VC对国企股权的投资已经越来越多。

近来,有关民生银行转让海通证券(600837)的消息吸引了不少PE的关注。

2008年6月13日,民生银行宣布,将再次对持有的海通证券股权进行拍卖,起拍参考价格只有11.68元/股,是5月23日首次拍卖价格除权后的50%。

上次拍卖时,由于较高的起拍价、长达4年限售期,投资者均不敢接手,拍卖陷入流拍。本次拍卖,民生银行明显地降低了价格,2.69亿股的总价只有大约32亿元,远低于上次的总价。

一直关注此次事件的廖梓君表示,不管这次拍卖的结果如何,这种国企股权转让方式都是个不小的进步。

熊焰表示,国有资产转让是个世界性难题,关键是如何定价。在国企股权定价方面,一般有三种选择:由个别人(如“领导”)指定;由评估值决定;由市场决定。但是前两种方式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很容易引发“贱卖国有资产”的争论。

即使市场决定,有时也会失灵。“有些国企的管理层会进行‘市场做局’,以很低的价格拍卖给‘自己人’,一旦有其他投资人‘不识时务’地竞拍得手,他们就在最后关头以‘竞拍人资质有问题’、‘打款时间不及时’等借口将其踢出局。我们就曾多次遭遇这种情况。”一位PE合伙人表示。

但随着今年6月份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关景欣律师表示,上述变相地“贱卖贱买”国企股权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在政策层面,国资委的态度是鼓励和欢迎PE参与国企改制。站在投资的角度,很多国企股权还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那些拥有土地、能源等资源,并且具有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我认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前景很广阔!”湖南省国资委的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