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李黎/文 在说这个笔记簿之前,再赘述近两个世纪以来文森特·梵高、毕加索、马蒂斯、海明威及布鲁斯·查特文等人如何对这个鼹鼠皮本子如痴如醉的故事显得矫情。我也无意再重提布鲁斯·查特文(Bruce·Chatwin)在其《歌之版图》中那句酸楚又好笑的“Le vrai moleskine n’est plus”(Molesk-ine已经停产)。可怜的查特文当年得知这一噩耗时,在开展他的长途旅行之前抖抖索索地四处寻找,试图买下所有他能找到的Moleskine笔记本,依然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在拥有第一本Moleskine之前,作为一个反名牌反物质的顽固平民,面对着它令人咋舌的价格时,我总是思考一个问题:凭什么要买这个玩意儿?
不要告诉我,因为它拥有最上好专业的无酸纸内页,有最简洁的圆角长方形黑色外形和可伸展的内袋。即使一个对于笔记簿纸张有点讲究的人,雪白挺括的道林纸已经绝对够用。也不要告诉我,因为这个传奇笔记本曾在巴黎的文具店面对知识分子受众已经畅销供应了逾两个世纪。就算一个书写爱好者对于这些因素都买账,也会在比普通笔记簿高十倍的价格前望而却步。真正吸引我购买第一本Moleskine的,是发现浏览其粉丝们扫描上传的精美作品已成为我日常习惯时,那些从设计师和插画家的画作、植物学家的花卉笔记、文字工作者的灵感随记、导演手记到媒体人的选题构思草图,深深地让人着迷。
“Moleskine这种东西太装了,真是冒充古典派知识分子之利器啊!”一个朋友带着讥讽的口气如此评价。然后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飞快地说,“我存了4个还没舍得用,只用了一个周记本。”
是的,现在你翻开一本Molesk-ine,它看起来它比其他手工制造的本子没什么特别,只不过多了一条松紧带而已。只是使用多了你会发现,它平淡无奇的黑色封面相当坚固,而且纸张即使不小心弄湿,风干后仍可恢复平整,而且不管翻到哪页都可以平摊,并且适合单手书写。配有的收纳袋是专为查特文式旅行者设计的细节,可以放旅途上的机票戏票等可值得留存的票件。更重要的是,当你扫描你在Moleskine上创作的文字图像上传至FLICKR或BLOGSPOT等国际网站时,只需要轻轻标明关键词Moleskine,它会迅速被搜索并浏览,对于一个本子所承载的记录和构思职能之外,它是一个神奇的媒介。
即便是在Moleskine专卖店正式登陆中国前只在少数设计书店代售,这本古老而又现代的记事本仍然有着大量的黑眼睛支持者。而时至今日,Moleskine被深深烙上文化、构思及知识分子宠儿的印记,代表一种国际性的现代游牧概念,透过网站、网志、网上社群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Moleskine令手写笔记及手绘草图等传统行为以一种复古优雅的独特风格传承下来。
无论是梵高用来画向日葵的Moleskine记事本,还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大号周记本,从黑色朴实的外观上看都如出一辙。想想看,近两个世纪里那些被这个笔记本所承载的大师手稿收藏于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或文学资料馆。没有哪个文具商再如它一样总是能被当时世界顶尖前卫分子所追捧。也许这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是期望它可以起到把自己笔下的构思点石成金的作用。如果梵高在画完他的7个本子之后已完成了名作,任何一个使用者也在暗想,也许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