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712
导语:京沪高铁故障 “史上最短命公路” 精神卫生法草案 达芬奇假洋品牌 集体自杀 福利房回潮

京沪高铁故障

相对于“木已成舟”的“被高铁”和经营风险,高铁最大的风险已转化为安全运行风险。事关高铁的设计改进、设备维护、系统监控、安全排查,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铁老大无疑于拿着无数乘客的性命在“刀尖上跳舞”……
                                                                                                ——《经济观察网》

这次山东境内的雷雨大风,揭示出了高铁安全系统脆弱的一面。铁路部门不能只向民众传递片面的安全信息,还要讲高铁应对事故的能力。
                                                                                                ——《新京报》

改革开放以来,从“又快又好”速度第一,到“又好又快”讲求效益,折射了中国发展理念的进步。在实践中把握好“快慢辩证法”,这不仅是对能力水平的检验,也是对良知勇气的考验。
                                                                                                ——《京华时报》

高铁质量不“高”,高铁服务不“高”,人家电影院遇雷雨照常放电影,你高铁遇雷雨就“趴窝”,要么赔偿,要么降价,应该“二选一”。
                                                                                                ——《华西都市报》

“史上最短命公路”

不管是“史上最短命公路”,还是“全球最长命收费站”,之所以成为网友越骂越起劲的怪物,根源还是一直未形成一股公众监督力量,公权的任性没有得到有效、有力的制衡,这当然也反衬出权力的傲慢。
                                                                                                ——《广州日报》

无论是城市管理还是矿山安全,都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从而未雨绸缪,在规划布局、硬件建设和预警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打好基础,尽最大努力避免由于自然现象而造成的社会性灾害。这才是管理者应尽的本分。如果一发生灾害性事故,就把责任推给老天,那政府管理者的存在价值又何从体现呢?
                                                                                                ——《中国青年报》

明明尚未出生就存在着“硬伤”,发育过程就出现了“畸形”,你还想让民众相信公路的夭折并非是因为先天不足,真是岂有此理。
                                                                                                ——《新京报》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专家成为某些利益团体的代言人或许不足为奇。但是笔者认为,专家尽管有成为某些利益团体的代言人的自由,但是也应该坚守道德底线,绝对不能出卖良知。否则,只能是丧失自己的“权威”,最后一文不名。
                                                                                                ——《南方都市报》

如此猛烈的“单点暴雨”,不可能只是冲垮了一条路,附近的民居应该更是扛不住的。不过消息面不配合,不曾见到民居被冲垮的报道。那么,如此这般的责任认定,如何能叫人心服?
                                                                                                ——《新闻晨报》

在“超常规发展”观念主导下建起的公路和桥梁,往往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原形毕露。大量财政资金被浪费,公众的安全受到威胁,却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北京青年报》

精神卫生法草案

司法体制改革不撬动,可以预想的是,《精神卫生法》将不可能引入司法裁决机制,相应的,这部法律保障人权和避免公民“被精神病”的努力将大打折扣,公民权利保障不容乐观。
                                                                                                ——《经济观察网》

倘若将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剥离于法律之外,那么“被精神病”的痼疾就终难破除,没有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则不仅会伤害个体权利,更会损伤精神医学和权力的良心。
                                                                                                ——《重庆时报》

达芬奇假洋品牌

这些在中国市场前赴后继的冒充行为,其造假手段并无太大的技术含量,甚至只是起了个洋名字,却能轻易坑害消费者多年,堪称顶级的“艺术行为”。
                                                                                                ——《新京报》

我们透过假冒洋品牌事件,可以窥见目前在中国存在的各类企业待遇的不公平问题,以及一些企业不诚信而“两头吃”、“多头占”的伤害消费者和市场环境的大问题。
                                                                                                ——《广州日报》

媒体成为“假洋品牌杀手”,这固然体现了舆论监督的神奇力量,我们乐见更多的有道义心和责任感的媒体能参与打假。但是,媒体的监督功能被无限放大,相关职能部门退居次席,恰恰是当前监管机制失灵的有力例证。
                                                                                                ——《齐鲁晚报》

集体自杀

就算是学校的劝退制度有点严格,动辄用轻生行为进行对抗,无法在挫折中站起来,没有勇气拯救自己,而是一蹶不振、自我放弃、选择逃避和轻视生命。这,应该是心理发展草莓化的典型标本。
                                                                                                ——《华西都市报》

福利房回潮

有些部门的“福利分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住房多轨制中的“权力之轨”一直没有停止,一些权力部门利用着分配资源的便利,明里暗里捍卫着这种福利分房的特权。
                                                                                                 ——《珠江晚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