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北京“黑车”转正的自发尝试
2011-07-26 07:03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谢良兵 杨筱雅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比起漫天要价的黑车而言,“8元车队”的出现,在当地被视为黑车转正冲动的民间力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杨筱雅 体验一下“8元车队”成了这些天通州居民的乐事。“从家乐福到武夷花园才16元,不错啊!要是别的黑车,至少在25到30元。”7月21日,一位刚刚体验完的通州居民在八通网上写到。通州位于北京的东部,这个著名的“睡城”正在打造北京国际新城。

作为北京的郊区,通州区市民的出行一直是个难题,市场空间导致这里黑车盛行。“8元车队”正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比起漫天要价的黑车而言,“8元车队”的出现,在当地被视为黑车转正冲动的民间力量。

不过,连续几天的媒体关注,也让“8元车队”的前途未卜——这家自称由私家车组成的车队,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依然是监管部门平常所打击的对象——“黑车”。来自官方和业界的表态称,其运营行为涉嫌违法。

作为一个政府管制的行业,正规出租车与所谓黑车之间的博弈一直存在。2006年北京官方的一个统计就显示,当时北京市共有正规出租车6.7万辆,黑车7.2万辆。黑车在夹缝中生存并挤占正规出租车的市场空间。而上海就因为查处黑车而曝出“钓鱼执法事件”。

但参与组建“8元车队”的黑车司机们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此举能吸引监管部门的注意,并能使之“合法经营”,从“地下”走到“地上”。“要是能有牌照,谁也不想东躲西藏地开黑车啊。”加盟车队的何师傅对本报记者说。

针对这种区域性出租车的民间尝试,北京市交通委的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北京市今年3月已经开始在远郊的延庆县试点区域性出租车,近期将就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试点成功的话,将在年底推广至所有的郊区县(区)。”这意味着,在北京区域出租车市场,存在民间和政府两种力量。

8元车队

“8元车队”的组织者是一家叫“你我同城365信息服务中心”的公司。这家位于通州区武夷花园内的公司,自称希望“实现出行市民需求和私家车主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保持信息追踪,统一价格标准,保障乘客利益,规范私家车运营”。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称,他们的确是受顺义、延庆等其他县区“5元车队”的启示,希望能在通州区建立一个类似的服务体系。但他强调,他们只提供叫车的信息服务,并不真正运营这些私家车。“这些司机也不属于我们公司。”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8元车队”大概有60辆车,主要是一直在通州拉活的黑车,也有少部分业余时间“拉点活挣点油钱”的私家车。据称,这些司机大多为驾龄5年及以上、违章少的司机,而车也必须是车况较好,买了汽车全险的车辆。

加盟的这些车辆并不需要向“你我同城365信息服务中心”缴纳份子钱或者管理费。而公司则为这些司机配备了工作证、一台联网呼叫的手机以及一份50万元的意外险。365信息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和加盟的司机均称,他们目前是“赔钱赚吆喝”。

这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出租车模式。叫车服务的出车范围为通州城区内,主要是通州北至北关、南至大马庄、西至北苑、东至武夷花园。4公里以内只需8元,超过(含)4公里收16元,24小时运营。一旦需要出通州城区,则需另外议价。

何师傅开着他的比亚迪F3通常都会在通州北苑地铁站附近趴活儿。有活儿就走,闲着的时候就跟一起开黑车的师傅们聊天、扎金花,黑车师傅之间一般都会形成一个价格联盟,去某一个地方的价格定好之后,乘客就难有砍价的空间。

加盟“8元车队”之后,价格都由你我同城365信息服务中心的客服与乘客协商价格,相比之前由黑车师傅与乘客自行议价,要便宜一些。“现在车子是流动的,虽然现在还刚开始,但电话叫车的人会越来越多吧。”何师傅说。

延庆试点

如果说通州的“8元车队”是黑车转正的民间尝试,那么在延庆县,则有着政府和民间两股力量在推动着黑车的转正。

本报记者从延庆县交通局了解到,延庆县现有4家正规出租车公司。其中三家虽在延庆注册,但司机大多在北京市区运营,因为“挣不到钱”。而在延庆县城里,目前只有北京妫川出租车公司的电动出租车在合法运营。

这家公司是延庆县为今年3月1日开始的试点区域性出租车而成立的,目前公司拥有的运营车辆为50辆福田纯电动迷迪汽车。这是北京市第一个试点区域性出租车的区县。此前,曾有密云和平谷两个区县申请该试点,但最终被延庆县抢先。

据妫川出租车公司的一位司机介绍,3月份他们曾免交份子钱,如今每月缴纳1200元运营费(份子钱),社会保险200余元,每天的充电费大约十八九元,每月净挣2500多元。相比延庆县2010年人均1180元的收入来说,收入还是不错的。

在此之前,充斥延庆县城的主要是黑车以及由部分黑车组成的“5元车队”(现在已改为“6元车队”)。据了解,“6元车队”主要是安捷车队、QQ车队和路路通车队三家。这三家车队自2007年组建以来,营运至今。这三家车队成为延庆黑车转正的民间力量。

据司机讲述,安捷车队有40多辆车,大多为夏利、吉利等小型轿车,车队不接纳“面包车”。司机只需购买一部400-800元不等的对讲机,每月缴纳300元“份子钱”,即可有专门负责接电话的调度员轮流分配活。

与普通黑车不同的是,在城管抓得紧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到处“趴活”,只要听调度员分配即可,省去了被抓的危险,又比其他黑车更容易挣到钱。“政府里面的人有时候还叫我们的车呢。”安捷车队的一位司机说。

延庆县交通局的一位人士透露,对于出现的这些黑车车队,县里也曾试图“招安”他们。比如让他们持证上岗,统一经营,然后成立协会等,在延庆县范围内运营。而上述车队的负责人称,他们也曾跑工商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求“转正”。

但不管是地方政府的努力还是黑车车队的民间尝试,最终都未能成功。于是,囿于延庆县的公共交通现状,这些黑车车队虽常有市民举报,但还是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默许。当地希望,3月份开始出现的区域性出租车试点能解决这些问题。

延庆县交通局副局长吴世江说,要增加正规出租的数量,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淘汰黑车。据他透露,延庆将视运营情况,适当扩大纯电动出租车的运营试点规模,“等市民认可了正规出租车,5元车队6元车队就自然没有市场了。”

黑车难题

区域性出租车目前在上海、天津等地均已实现。2001年年初,上海在嘉定区首推区域性出租车。截至去年年底,上海的区域性出租汽车企业已有19家,营运车辆约5000辆。据了解,2008年上海市有1700多个本市籍的黑车司机“弃黑投明”。

在北京郊区县,也曾有各种区域性出租车的尝试。通州区在2004年以前曾有过几年的区域出租车尝试,黑车数量急剧下降。但因2004年实施了《行政许可法》,作为区一级政府的通州区审批区域出租车涉嫌违法,当时转正的黑车重归黑车身份。

在去年的政协密云县第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进密云支部递交了《关于创新5元出租等黑出租车管理的建议》提案,建议在密云县试点“区域出租车”,将现有的“5元出租车”合法化,以解决区域打车难及黑车治理难的现状。

根据这份提案的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3年,该县有1700余辆车获得县域营运许可,只需缴纳600元的年度管理费。但与通州区一样,2004年之后,这些曾获得当地“准生证”的车辆重归黑车,并有部分随后组建了“5元车队”。

密云提案出现之后,北京市交通委法制处相关人员到密云县就提案涉及的问题进行调研,并召开交通、城管、工商等多个部门参加的调研座谈会,探讨“5元出租”转正的问题以及转正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但会议并未达成一致。

其中的问题包括管理如何协调,出租车的油补等福利补贴由谁负责,“转正”后采用何种经营模式,由谁经营,市场是否有盈利空间等等。在延庆的试点中,地方政府首先承担了相关的改革成本。

比如延庆的北京妫川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是由福田汽车与延庆县交通局下属企业北京市顺达通装卸中心共同出资组建的国营企业。当然,这背后也有当地政府为打造低碳示范区而与能源企业合作的意图。

再比如相关部门曾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转正之后,会不会对北京市区的出租车辆造成冲击。尽管所谓区域性出租车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营运,超出范围即属违规,但有关部门担心还是会有部分出租车不顾禁令,跑到北京市区营运。

北京市首个区域性出租车试点延庆县使用的运营车辆为纯电动车。这种电动车每天需要充电8到10个小时,续航里程为100公里。妫川出租车公司的一位司机说:“开这种车在路上最害怕就是跑着跑着没电了。”目前这种电动车的充电站也仅在延庆县里有。

延庆县距离北京市区较远,电动出租车难以跑进北京市区运营。有意思的是,酝酿多年但未曾达到目的的区域性出租车竟因此得以在延庆试点。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首批试点的延庆县有50辆纯电动出租车,而北京市年内将有1400辆纯电动车投入运营。

有论者称,政府的行业管理已经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与需求。不少人认为“8元车队”的出现是黑车的自我规范,不能转正,至少也走在了灰色地带。“虽然变不成白车,但是变成了灰车。”一位通州的网民如此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