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到底还有几座“门”
导语:要弄清故宫到底有多少“门”,就必须将这座某些人的“紫禁城”变成大众的“人民公园”。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启越 故宫到底有几座门,现在肯定不是一个谜,宫城设有八门,里面的门虽多,也还是能数得清的。但是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有多少隐形的“门”,还真没人敢说自己数得清。

短短几个月时间,故宫就变魔法般地出现了“失窃门”、“哥窑门”、“错字门”、“拍卖门”、“会所门”、“屏风门”、“瞒报门”、“封口门”等,多得公众惴惴不安地想知道到底还有多少“门”没有现身,而故宫的管理者们却以极其冷静的方式告诉我们:淡定淡定……

我们的确应该淡定。这几年经历了那么多爆炸性丑闻——牛奶里竟然有三聚氰胺、华南虎也能PS、躲猫猫还能躲死人、放弃后又能找到活人就称为“奇迹”等等,我们依旧没有一颗“淡定”的心。我们依旧想知道制造故宫这些“门”的魔法咒语是什么。

公众其实有一颗虽不淡定,但是足够宽容的心。故宫要挣钱没问题,通过适当的商业运营获得资金以弥补财政拨款不足是所有公立博物馆的惯例,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台北故宫都无一例外。如大英博物馆,经营性收入占到了其总收入的四成左右,所以故宫开会所也不应该引起那么大的非议,但关键问题是这钱的来龙去脉应该是透明的。如今这笔账如同故宫那上百万件不见天日的宝贝一样,公众无缘得见,更谈不上监督。在“会所门”事件中,故宫管理者一开始否认建顶级富豪私人会所,然后又承认确有此事,只是未能获批而已。类似的解释,我们多么熟悉呀,不知有多少次从我们官员的口中说出。

展品被盗,甚至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被毁,好像也不是弥天大罪。历史上,几乎所有大博物馆,都经历过名贵藏品失窃、被损坏的痛苦。2010年,意大利不少地区阴雨连绵,雨水浸泡导致庞贝古城内的一些建筑墙体坍塌,意总统纳波利塔诺称这是“意大利的耻辱”。此次哥窑瓷器被弄坏,属人为导致一级文物损坏,在故宫是首次,那我们能否称为故宫的耻辱呢?

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在1911年就被窃贼轻易窃走。巴黎人恶搞卢浮宫不中用的安保系统的一句话是:“嘿,我要去卢浮宫,你要我带点什么吗?”现在这句话可以换成:“亲们,我要去故宫,看他们又败了什么。”且不说失窃事件中安保的低效,“哥窑门”中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缺失,即使在哥窑瓷器被损坏后,故宫也没有立即上报,采取了所谓的“自查自纠”。这明显不符合要求,根据《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或者两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故宫不是两小时后,而是二十多天后。

故宫的管理者纵有百般理由,也不能解释清其众多“门”中的违规操作。这些违规背后我们不能说有多少贪腐、私利,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故宫的管理者在行为意识上,完全把故宫当做了自己的“紫禁城”。在这座“紫禁城”中,他们是“王”,无须对公众公开,无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道歉。他们对付质疑只有一个原则:你们管不着。

对于公众来说,要弄清故宫到底有多少“门”,就必须将这座某些人的“紫禁城”变成大众的“人民公园”,让一切都置于阳光之下。当然,这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说法,知易行难。我们对铁道部无计可施,对红十字会束手无策,我们对故宫其实也没有多少办法。我们甚至可以不乘高铁,不给红十字会捐款来表示我们的不满,但是我们让故宫不淡定的办法是什么呢?如果不能痛下决心地改革,方法还真没有。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