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美汇率法案的案外逻辑
导语:为何总是被美国揪住汇率的“辫子”? 只能选择一次次被动接受汇率制裁的挑衅吗?这种故事情节是否还将继续反复?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欧阳晓红 美国国会参议院真把中国央行激怒了!从国庆期间的“深表遗憾”到现在的“坚决反对”,央行的回应措词也在升级。

10月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于程序性投票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央行的第一反应是“我们深表遗憾”;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央行的措词是“我们坚决反对”。

不只是中国央行,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均坚决反对美方“以国内立法形式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炒作施压,抵制保护主义及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美国并非不清楚,出口限制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不是不知道,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与美国国内的就业问题。美元指数从1971年1月至2011年9月累计贬值36.1%,也不见美国贸易逆差状况有何改善。“地球人”都能看出来,美国参议院背后的政治目的,是将其自身问题嫁祸于中国汇率。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可能对美方还存有些许“幻想”,10月11日投票日这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也碰巧破新高,进入6.35时代。迄今为止,升值幅度逾30%。哪知,美国偏偏不买账。即使事实摆在那里:“国庆前,在避险情绪之下,美元不断走高,离岸人民货币美元汇价出现下跌,而在岸人民货对美元(官方中间价)却仍旧保持升值”,美国对此视而不见,该立案还立案,该通过还通过。

或许,汇率议案已经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进程了;议案通过消息甫出,10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跌115个基点;13日,再跌139个基点;原本,市场因素而言,近期的中间价或许高开。人民币中间价以这样一种方式“反驳”美方的人民币升值派,中国政府以此表达态度,既然已经立案通过,人民币也不必受太多的牵制,试一把“自我”表达的方式,弹性大一些,双向动起来。10月12日,中间价6.3586,13日6.3737;渐进式单边升值近一年,也该“喘口气”了。

事实上,汇率议案并不代表美国多数人的想法。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称“汇率议案有引发贸易战的‘严重威胁’”。据其立法程序,议案还需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总统奥巴马签署才能成为法律。多数人因而猜测汇率议案生效的可能不大。何况,此类无异于“政治秀”的“算计”也非首次,无需过分在意。但是,万一迫于外在压力,奥巴马签字生效了呢?贸易战爆发,两败俱伤,谁更痛呢?不过也有学者观察,议案即使通过,执行难度极大,或将不了了之。

过去10年里,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对中国出口由2001年192亿美元扩大到2010年919亿美元,增长379%,同期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67%。与此同时,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幅远大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增幅。

中美贸易关系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贸易战的可能结果是谁都伤不起。

其实,我们并非完美,我们储蓄过量,外储增速过快,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出口;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升值以来,贸易顺差节节攀高。

有学者说,货币升值“标尺”——经济数据的两个硬指标都非常明确: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升值是必然的。不升值的理由也很充分:经常贸易顺差正在下降、进入全面通胀阶段。

当我们对汇率议案坚决说“不”时候,是否需要厘清下逻辑:为何总是被美国揪住汇率的“辫子”? 只能选择一次次被动接受汇率制裁的挑衅吗?这种故事情节是否还将继续反复?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了,还会被无端招惹吗?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