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鼻烟壶
导语:因为鼻烟太潮湿无法保存,就有了鼻烟壶这个小巧而密闭的容器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业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

这是20世纪初,老北京人选出的四大画师。听着有些耳生?这四位不是画国画的,而是鼻烟壶内画画师。

鼻烟是舶来品,最先在广东,后来随传教士带入北方,国人发现太潮湿无法保存,就发明了鼻烟壶这个小巧而密闭的容器。

内画,就是握着拇指大的鼻烟壶,将特制的极细笔头的勾笔伸进去,在几乎看不见笔尖的情况下,于鼻烟壶的内壁上画嬉戏孩童或林间山水,是门精细的手艺,不单要求画师基本功扎实,还要眼明、心细。内画也像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分南北派,北京之外,还有浙江绍兴的丁二仲以及岭南画派等人。

当然也不是只只鼻烟壶都这么精细。大部分都比较普通,因为清朝时,老少爷们儿大多都有鼻烟壶,是必需品,拿来用的,不是摆设,更不是稀罕玩意儿。只不过富贵人家用玛瑙翡翠,平民家就用胡桃象牙和便宜的金属。

没过多久,这些玩意儿中的精品悉数流往欧洲、美国、日本等地,成为西方人手里的稀罕物,于是我们总能在类似于《唐顿庄园》这样描写欧洲贵族生活的剧集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房间里有专门陈列鼻烟壶的柜子,新来的贴身仆人不知道是什么,问起时,老仆人会略带骄傲地说:“那是主人多年来的收藏,都是精品,来自中国。”

1968年,国际鼻烟壶协会在美国成立,每年都由会员们携带自己的藏品聚在一块儿交流。一定有人疑惑这600多号人,每年聚在一块琢磨些什么?平民百姓都能用的东西,值得这么研究吗?

其实,鼻烟壶的方寸之间,几乎用尽了当时中国所有的材质,在修饰上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形式。当时鼻烟壶的材质有各种玉石(翡翠、玛瑙、水晶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锡)、各种陶瓷、各种有机物(象牙、胡桃、珊瑚、牛角、葫芦等)和玻璃、景泰蓝。涉及的工艺有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除去大部分民间的凡物,宫廷造办处御制的都是精品。

这个鼻烟壶协会里一直没有中国人,到十年前才有少数,但大多是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大陆人关注起鼻烟壶,大概是从这两年专场拍卖会开始的。

这印象来自于有数只卖出了近千万的高价,还有连续三场著名的“白手套”专场拍卖会。这些成绩都来自香港邦瀚斯拍卖行(Bonhams,也译为宝龙拍卖行,1793年创立于英国)。邦瀚斯的特别之处在于,你总是能在预展中看到鼻烟壶被放置在最佳位置,这在其他同样等级的拍卖行的内地预展中并不多见。

从纽约到北京到台北,他们带着著名的鼻烟壶收藏家玛丽及庄智博40年收来的1720只鼻烟壶,与可能会对它们感兴趣的人见面。此前的三场拍卖均完成了100%的成交量,在美国和欧洲俗称“白手套”,到场的藏家有香港的张宗宪,洛杉矶的Clare Chu,但标得最高价者,好像都是不知名的大陆人。对于鼻烟壶的市场价值,也许主持了前三场香港专拍的英国人王杰安(Ju-lian)能有一些答案。

经济观察报:我们知道鼻烟壶有很多种材质,很多种工艺,怎样简单明晰地描述一下不同材质现在的市场价值?

王杰安:在比较成熟的市场,比如纽约、伦敦、香港,官窑的一定是贵的,这个很容易懂,款对了就可以了。另一个就是白玉,现在新的白玉价值都不停在涨,就不要说是20世纪初的老白玉了。新的买家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买这两样没错,如果没有太多预算,就像现在很多美国的藏家,他们只买预算之内自己喜欢的,不考虑是不是官窑,是什么材质,也有很多的选择。文人气息的鼻烟壶现在价格不高,还有一些胡桃的,玻璃的,工艺是很好的,价格很便宜,都在三五万港币左右。有一些东西的价值没有在价钱上体现出来,比如丁二仲、马少宣画的那几个鼻烟壶,就是很文人气的,玛丽和庄智博在几十年前收下来的时候,花的钱比那个白玉的要多得多,丁二仲的内画很有名,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懂篆刻,也画画,功底很好。和十多年前相比,白玉涨了快十倍的价格,丁二仲、马少宣的内画鼻烟壶都没什么太大的涨幅。

经济观察报:西方人很早就喜欢鼻烟壶,研究并收藏,过去的三场拍卖里,大陆的藏家也出手了,在那三场鼻烟壶的专拍里,西方藏家和大陆藏家的比例是怎样的?

王杰安:这个很有意思。从数量上来说,是50%对50%,但是在金额上,中国人是90%,因为他们总是买最贵的。900多万那一只就是中国大陆藏家买的。

经济观察报:他们都是“封面杀手”?(封面杀手意为每次都冲着拍卖公司发行的图录封面上的拍品出手)

王杰安:是。我们有一个客人,是大陆人,住在加拿大,每次都买封面的,拿回加拿大的家里摆着,他就是喜欢瓷器配珐琅的,宫廷御制,这几个元素加在一起,很贵很贵。

经济观察报:那大陆地区之外的藏家在鼻烟壶的收藏里有什么特别的喜好?

王杰安:举例子来说,很多医生收藏鼻烟壶,他们热爱研究,喜欢收藏复杂的图案,对有中国古典元素的东西感兴趣;有一个法国藏家他只收葫芦形的鼻烟壶,他有250个各种材质的“葫芦”;新加坡人的品味已经完全西化了;香港的阔太太们到了预展,“啪啪啪”地翻图录,然后就点“这个漂亮”、“这个漂亮”……她们是像挑珠宝一样地挑鼻烟壶,蓝色的玻璃和黄玉,她们都喜欢;有一个美国客户,每年都买几个送给家人做生日礼物,买了很多年,他不买贵的,就买喜欢的;还有一些客户有自己的顾问,他们为了完整的收藏体系会收入自己并不喜欢但是缺少的种类。总的来说,西方的收藏家不太爱买贵的,因为七八十年代,他们经历过鼻烟壶很便宜的时代,知道那时候的价格。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