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太平洋世纪?
导语: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将是“中国的世纪”。那么,到底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还是“中国的21世纪”?

经济观察报 谢韬/文 1941年初,当美国还在以中立者的身份观望欧洲战场时,一位美国人撰文,号召美国摈弃孤立主义,担当起民主的传教士,从而建立起“第一个伟大的美国世纪”。这位美国人叫亨利·卢斯,是《时代周刊》的创办人。2011年10月,也是一位美国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夕撰文,指出美国的战略重点在下一个十年将移到亚太地区,创造一个“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这位美国人就是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虽然相隔了70年,并且一个是出版人,一个是现任政府高级官员,但是他们的话语所流露出来的美国企图主导世界的雄心却是一样的。然而,与70年前相比,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以及政府债务危机等等,已经让美国的实力大打折扣。最为重要的是,70年前的中国,贫穷、落后,还在奋力赶走日本侵略者。7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长为太平洋西岸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将是“中国的世纪”。那么,到底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还是“中国的21世纪”?

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重要利益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推本来不在会议议程中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然而中国作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没有被邀请参加该协定。领导人会议结束后,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与后者签署了永久驻军协议。在很多中国人(包括中国政府)看来,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制衡中国的崛起,旨在实现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太平洋上突然风起云涌,成了两个大国角逐的场所,太平洋似乎再也不太平了。

面对美国的一系列举措,我们的决策者应该担忧,更应该反思。从2005年提出“和平崛起”,到后来的“和平发展”,以及最近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的白皮书,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中国的强大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然而,绝大多数美国人还是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威胁。其实,不仅仅是美国,我们周边的很多国家也把中国当成威胁。正是这种普遍的威胁感知给了美国可乘之机,让美国有借口介入一系列问题(如南海),并与中国周边国家要么建立新的战略关系,要么加强已有的战略关系。有人或许会说,中国强大了必然会招致一些国家的担心和疑虑,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为什么有些国家如此强大,却没有给周边国家造成威胁感呢?

我们现在所处的被动局面,与我们自己的外交决策有很大关系。2010年就是最好的佐证之一,中国政府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迫使很多国家对“和平崛起”持怀疑态度,并积极与美国靠拢,以期牵制中国。不强硬并不表示在领土争端问题上让步,但是强硬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外交政策不仅要讲目标,更要讲方法。无论是多边还是双边,只要有助于解决这类争端问题,我们就应该尝试。在朝鲜半岛去核化问题上,我们不一直倡导多边机制吗?

国内的部分媒体,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和威胁感知。媒体有报道和评论的自由,这点毫无争议,但是以一种非理性的姿态,在南海等问题上宣扬极为强硬的“杀一儆百”和“反击”,也会不同程度地误导外国的公众和决策者,反而助长了“中国威胁论”。此外,这种言论也会误导中国公众,煽起民族主义情绪,反过来绑架中国的外交决策者。

美国的战略存在,缓和了亚洲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整体上促进了地区安全与稳定。因此,对美国“重返”亚洲应坦然视之,并以此为契机,反思和调整中国的外交策略,以应对美国的“重返”可给中国的经济和安全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没有任何因素决定了中美之间不能和平共处。未来的太平洋世纪,不是美国的,也不是中国的,而是全世界共享的。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