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的流金岁月
导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摩托罗拉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与发明是在太多,无绳电话、BP机、甚至宇航员的无线电......

     张文智/文 中国有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73岁与84岁,在中国老人的观念中是一道坎儿。这一观念对于美国电子通讯巨头摩托罗拉公司来说同样适用:美国当地时间8月15日,虚岁83岁的摩托罗拉公司被13岁的谷歌公司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没能迈过“八十四”这道坎儿。

少为人知的是,以手机制造商身份被收购的摩托罗拉,早年间并非主攻无线通信业务,它的起家与发展,靠的是生产收音机与电视机……

寒酸中起步

1923年,28岁的美国男子保罗·加尔文开着一辆破旧的车子,载着妻子莉莉安和他们只有10个月大的儿子鲍勃,从威斯康星州的马什菲尔德出发,朝家乡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驶去。此时的加尔文,“口袋里只有可怜的1.5美元”,因为他与合伙人爱德华·斯图尔特开的蓄电池厂倒闭了。

在异乡混不下去,加尔文只能回老家,他熟悉那里的一切。

回到芝加哥,加尔文在布里奇糖果公司谋得了一份差事,为公司老板埃米尔·布里奇当私人秘书。3年后的1926年,不安分的加尔文又和斯图尔特开起了电池公司。这一次,他们吸取了第一次办厂时的教训,生意逐渐走上了正轨。

但到了1928年,加尔文公司的电池被发现存在重大质量缺陷,虽然公司迅速反应,对电池进行了改进,但已经于事无补,客户们不再信任加尔文,转而与对手公司做起了生意。二次创业再次以失败收场。

折腾多年却欠下一屁股债,加之有年幼的儿子需要抚养,按照常理,加尔文应该去找份工作,挣一份虽不丰厚但却稳定的薪水养家糊口。

但这并非加尔文想要的生活。

加尔文生长于伊利诺伊州的小镇哈佛,他从小“虽然友善、内敛且温和,但意志坚定,敢说敢做”,认准了的事儿,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如在伊利诺伊大学读最后一个学期时,他认定自己“在大学里已经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竟毅然辍学,进入芝加哥的爱迪生电力公司(Commonwealth Edison)当了一名办事员,不久后又加入美国炮兵部队,来到一战的法国前线,因表现出色,被擢升为军官。

战争不仅让加尔文变得更能承受挫折,也让他笃定了战后在商海中混出点名堂的念头——他已经看惯了死亡,意识到美好生活的可贵,但美好的生活需要金钱作保障。要有钱,就得经商。

人们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并非所有身涉死地的人都能“后生”,只有神经坚韧敢于决断的家伙才能在死地中生存下来。加尔文就是这样的人。

二次创业失败,加尔文并非输得一无所有,当时他为了挽回败局,与合伙人斯图尔特雇了一名工程师,捣鼓出一种名叫“电池代用器”(又叫“代电池”)的产品,该产品可以让收音机舍弃干电池,只需插上家用电源插座即可使用。

西尔斯百货公司无线电经营部的主管听说后找到加尔文,鼓励他批量生产这种电池代用器,还说西尔斯公司将购买这种产品。加尔文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他东拼西凑,凑了750美元,赎回了被债权人拍卖的电池公司的电池代用器车间。

1928年9月2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只有5名员工的“加尔文制造公司”在芝加哥一栋建筑物的一楼开张了,加尔文的弟弟约瑟夫·加尔文是合伙人之一。公司的房子是租来的,加尔文甚至都没钱付房租,不过房东对他很有信心,没有催着要房钱。

车载收音机出彩

最初,“加尔文制造公司”虽然也售卖新的电池代用器,但它的收入大多来自于为西尔斯公司的顾客修理旧的电池代用器。这期间加尔文意识到,收音机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于是他开始为玩具制造商A.C.吉尔伯特生产收音机,然后贴上A.C.吉尔伯特的牌子,在西尔斯百货商店里销售。

那是一段相当艰苦的日子,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加尔文常常在发薪的日子里莫名“消失”——跑到外面筹款去了。弟弟约瑟夫则留下打理公司。好在5名员工是加尔文已倒闭的电池公司的老员工,对他很是忠心。

加尔文的公司终于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到1929年夏天,他的收音机业务搞得有声有色。

好景不长,这一年的10月24日,美国股市崩溃,家用收音机的价格也大幅度下滑,市场大幅度萎缩,加尔文发现,他又一次站在了失败的边缘。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名供货商无意中告诉加尔文,人们喜欢在开车时收听股市信息。他敏锐地意识到,车载收音机市场潜力无限。当时每部车载收音机的价格高达250美元(相当于如今的2800美元),加尔文想,如果能将车载收音机的价格降到普通人能够接受的程度就好了。

加尔文盘算,公司要想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起死回生,就得赶在1930年6月在大西洋城举行的无线电大会之前制造出新的车载收音机。他雇用了当时有名的无线电发明家艾尔默·威弗林和威廉·莱尔,夜以继日地赶工,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设计方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之后,终于在大会召开前的几天制造出了理想中的产品。加尔文将这款大众价格的收音机命名为“摩托罗拉”(Motorola),其中“motor”指代汽车,“ola”意指声音。合起来便是“运行中的声音”之意。

随后,加尔文驱车1500公里赶到大西洋城。在无线电大会的会场外,他打开车上的摩托罗拉收音机,动听的音乐款款而出(威弗林事先在加尔文的车上装了扬声器),与会者了解情况后,都被这款只售110美元的车载收音机吸引住了,一时间,订单如雪片般飞向加尔文。在1930年剩下的半年间,摩托罗拉车载收音机取得了28.7万美元的销售业绩,虽然年终结算时,“加尔文制造公司”还亏3745美元,但那是因为公司之前挖的坑太深了,要是没有摩托罗拉,加尔文还不定什么时候才能从坑里跳出来呢!

接下来的几年,摩托罗拉车载收音机持续热销。1934年,加尔文还花重金请来营销大师维克托·欧文,在全国打起了广告战。摩托罗拉这一品牌开始为人所熟知。

办企业最忌躺在成绩单上沾沾自喜,加尔文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摩托罗拉车载收音机销售火爆的情况下,他又在1936年推出了单向的警察巡逻车用无线接收机,可让巡逻车收听警方电台的广播。

1941年,“加尔文制造公司”朝着双向无线通讯迈出重要一步:为军方研发出手提式(Handy Talkie)无线对讲机“SCR-536”。这个“大哥大”的“始祖”重4公斤,在开阔地带的通话距离为1500米,在丛林中只有300米,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美军在战场通讯方面睥睨敌手了。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