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出喜与忧
导语:决策层明确表示,保增长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热钱流入,我们担忧,热钱流出也担忧。全球金融形势如此骚动不安,我们何以安之若素?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欧阳晓红 二连跌、三连跌……七连跌,还会有十连跌吗?人民币跌了,经济下滑了,热钱走了。

无需列举资金回流的证据,征兆诸如央行外汇占款近八年来首降近900亿人民币;欧债危机加深,国际投机资金开始从新兴市场国家撤退;中国中产阶级移民海外,转移财富等。

喜的是,期盼已久的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加、缓解对外经济失衡等终成现实,央行得以扩大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忧的是,汇市、股市的跌跌不休何时了?虽然人民币汇率升贬值最终要由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挂牌价说了算,但此时此刻,该如何看即期市场触及跌停?怎样看骤增的外汇买盘?

不要说市场大惊小怪,从未经过市场洗礼的人民币似乎难以让业界接受持续跌停的表达方式,尽管幅度很小,目前算起来,不足1%,与国际惯例2.5%的汇率波幅红线相差甚远。

到底是国际金融机构刻意做空,还是进出口企业自己的钱在来回倒腾?抑或其他原因?业界给出各种理由,但没有人站出来给一个官方的解释。如果任单边倒的负面情绪泛滥,有可能会造成群体心理恐慌,这种对心理层面的影响可能远大于经济操作层面。

很明显,年底之际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一边倒业已形成,尽管无数专家一直表示这是暂时的,他们说,中国经济基本面,从目前乃至在未来五年都不存在大幅度恶化的可能,由此可见人民币不会成为国际社会抛售的对象,何况我们还有3万亿美元一般强大的外汇干预力,何必杞人忧天。

但是,果真如此吗?当提及让中国拿出数千亿美元援救欧洲之时,有人表示,虽然中国政府会有所行动,却恐怕一时拿不出太多新钱。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已投资美元与欧元资产。如果拿出3000亿欧元购买欧元资产,就意味着抛售美元资产。显而易见,外储增量减少的好处不言而喻(减缓通胀压力);局限之处是,投资自由度可能受到限制,否则就要调整固有配置,而那样的话,有可能会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或资产价格的波动。

几个月前,我们还在因飙涨的外汇储备无比焦虑,业界广泛讨论如何控制外储增量,坚决抑制通胀的央行史无前例地将大型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1.5%,中小金融机构则为18%。不久前却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措乃近三年来的首次。这透露目前经济流动性明显过紧,央行此举意在纾困流动性。

虽然,面对近期人民币连续的“跌停”,央行中间价力挺人民币,似乎暗示市场,人民币不会贬值,看看哪家对冲基金或者热钱还在执意“做空”人民币。

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

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正常思维下,一国经济不好,该国的币种自然也缺乏升值动力。

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速三个季度连续下调、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加之民间借贷、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消息频出;另外,11月PMI数据再创新低,经济下滑幅度或已超出决策层调控预期,硬着陆风险正在加大;这些都令境外做空人民币的热情高涨。

而原本,中国前三季度外汇储备余额增加3544亿美元,同比多增1052亿美元,决策层正在为“资本净流入压力加大,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头疼;殊料,瞬息万变的资金流开始转向,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比上月减少608亿美元,同样是9月份,前期较为强势的新兴市场货币全面走弱,几乎将对美元近一年的升幅全部跌回。9月末至今,人民币也照样走弱。

不容忽视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两次周期性波动,均由外部冲击引起。一次是1998年上半年曾出现贸易顺差而结售汇逆差,人民币出现较强贬值预期;一次是2008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金融海啸至2009年初。这次会成为第三次吗?

现在,决策层明确表示,保增长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热钱流入,我们担忧,热钱流出也担忧。全球金融形势如此骚动不安,我们何以安之若素?不要让业界的猜测模糊对事件的判断,相信惟一安抚担忧情绪的良方还是,代表官方的声音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什么了?热钱是否在流出?可能流出多少?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