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2.22:武汉警方寻车
导语:武汉警方寻车 认同“裸官” 否认南京大屠杀

武汉警方寻车

政府选择重视某起公共事件,其根本的标准,更有可能是其新闻效应是否足够大,而非当事人的身份是否足够显赫。

                                                                                                      ——《南方都市报》

河源启一郎的这辆自行车好似为武汉警方挖了一个“坑”,你把它填平了,网民说你“内外有别”;如果跨过去视而不见,它确实也有碍路面平坦。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之前丢自行车这样被警方认为“稀松平常”的案件并不是侦破不了,更多时候是不为也。

                                                                                                     ——《中国青年报》

一个城市和国家是否体面,不在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也不在于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小小一辆自行车的命运,某种程度上也是劳动者是否拥有足够体面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

                                                                                                     ——《人民日报》

在政府、公共部门的层次,公共服务的无差别化是基本要求,只有本市居民有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办事环境,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的提升其实是自然而然之事。

                                                                                                     ——《长江日报》

一次正常的自行车窃案,却震荡出法律维度意外的社会心理风波。这表明我们在国民心态和权力生态方面,或都有暂时表现“失态”之愚,不妨以此为契机,培育与经济强国匹配的国民心态。

                                                                                                     ——《扬子晚报》

认同“裸官”

领导干部也是公众人物,公众有权知道他们的妻儿是否在国外,其妻儿经商更应明示并接受各方监督。想当裸官可以,但需要向全社会公开,同时也需要接受有关机构的监管审计。众目睽睽之下,想干点坏事就难了,贪腐后拍拍屁股走人就更难了。

                                                                                                     ——《京华时报》

“随时走”的这种心态,暴露出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即便是他们手中的权力,也不能给他们安全感——— 毋宁说,正是手中的权力才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当近一半的高级官员都认可做“裸官”这一行为时,就说明这种不安全感其实已经弥漫到整个公职人员群体里。

                                                                                                     ——《南方都市报》

否认南京大屠杀

“友好城市”的名头,不能被一些功利主义和短期利益所蒙蔽,把“友好城市”简单理解成为两地经济往来服务的工具,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应坚守应有的立场。

                                                                                                     ——《新京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