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降速 不差钱差政策(视频)
导语:对于以煤炭资源起家的内蒙古来说,要“快”不是问题,怎样“好”起来才是工作重心。作为西部省份,内蒙古2011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广东,逼近浙江,看上去非常扎眼。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孙威威 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橙色视点》,这几年提起内蒙古,人们往往想到的这是一个新崛起的财富高地。的确,近些年内蒙古的GDP水平在全国各地的GDP榜单上非常抢眼,2011年,内蒙人均GDP达到8773美元,在全国排名第六,已经超过了广东省,直逼浙江省。不过,这几年内蒙古却开始把GDP降速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带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内蒙古降速后面的故事。

 据统计,内蒙古已经连续10年GDP增长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尽管近5年来内蒙古已经在放慢自己的GDP增长脚步,但内蒙古生产总值仍以年均16.6%的速度增长,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第一,被世人惊奇地称作“内蒙古现象”。2011年,内蒙古生产总值超过14000亿元,增长14.3%左右。这是内蒙古经济总量在2010年跨过万亿元门槛之后,又一次较大幅度的增长。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今日的“内蒙古现象”呢?

宋馥李:这个毫无疑问,就是说那个,从它这个煤炭产量跃升为全国第一,从这个时候,就是之前之后这几年,内蒙古一直是依靠这种煤炭,天然气这种能源的产出跟供应占据了这个全国的这样一个经济地位。这几年,恐怕近十年,这种经济结构一直都是这样。

主持人:对于以煤炭资源起家的内蒙古来说,要“快”不是问题,怎样“好”起来才是工作重心。作为西部省份,内蒙古2011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广东,逼近浙江,看上去非常扎眼。财富在日益膨胀,但资源收益分配却难以均衡,“快”的烦恼日甚一日,内蒙古开始“有计划”地放缓经济发展节奏。

 2001年,内蒙古的煤炭产量刚过1亿吨,内蒙古当时的GDP总量为1600亿。今昔对比,2011年,内蒙古煤炭产量逼近10亿吨,而GDP总量却超过14000亿,煤炭产量与GDP增长,保持相同的增长节奏,内蒙古因煤而富、一煤独大的产业特征显露无遗。2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两会上,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12年,内蒙古的GDP增长率,被确定为13%。显然,相较于过去10年的增长率,这是一个舍快而求稳的目标,经济增长目标被“适度”压缩。内蒙古不再追求经济增速全国第一。在各地尚在对GDP增速层层加码的时候,内蒙古何以有此举动呢?

宋馥李:应该说是从09年开始胡春华到内蒙古当党委书记以来,它就刻意在压缩这种,这种经济增长。因为现在对于内蒙古来讲带来一系列问题。因为你这个经济增长率过快,必然强调这个煤炭的开采,能源的输出。那么你现在内蒙古在交通,在电力输送,以及生产性的服务业这块,全面都处于一个滞后跟匮乏的一个,这样的一个局面。然后呢,由于这个能源发展速度过快,又引起的这个包括内蒙古它区域内的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就是近两年我们的这个全国这个应该说一个成为一个经济明星了——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经济发展非常快,财政收入增长的非常快,但是跟鄂尔多斯相隔的其它蒙市,比如说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还有阿拉善门,就隔着一条黄河,但是这些蒙市因为它还处在传统的这个农牧业占主导的这样区,那么那么它的这个经济发展水平几乎是停滞或者是增长率非常小,那么显示出这种这个区域的内的这种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悬殊,那么你在同一个省区市内如果产生这么大的悬殊的话,那是会带来一些问题的。所以说从那个09年之后呢,应该说很明显内蒙古一直在,刻意的在压低这个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速度,表征就是它的煤炭的产量在刻意放缓。

 主持人:显然,这种依靠能源发展模式,已被内蒙古的高层所否定。现在的内蒙古,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眼观山西、河南,手画自己的地形蓝图。山西是中国的煤炭重镇之一,也是最早进入采煤鼎盛时期的省市。而人们对于山西的评价是,“滥采滥挖,光顾着赚钱,不顾整体发展。” 作为一个煤炭开采相对较晚的省份,内蒙正在借鉴山西、河南的经验,在不断的煤改进程中寻找新的出路。

 此前,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已经在多个场合表示,鉴于在运输通道、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的压力,内蒙古今后将把煤炭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同时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发展非煤产业,最终仍要围绕煤炭来做文章,延伸煤炭产业链的思路应运而生。

宋馥李:他希望改变这种结构,但是目前呢,它又跳不出资源大省这个框框啊,所以说它最终还得围绕啊这个资源来做文章,围绕资源来做文章那就是把这个煤炭开采,然后现在做的这种这个把煤炭转化为电,然后再下一步、进一步再衍生,然后它那个做的已经比较好的像最典型的就是煤化工,尤其在鄂尔多斯,然后再东部也开始布局了很多这种这个煤化工,比如说煤制油啊,煤制烯烃啊这些产业,然后呢它就根据这种思路,规划了这个很多这样这个下游的产业链。比如说这个煤它在烧完之后会产生这个,相应的会产生这个叫氧化铝粉,是作为一个副产品,然后它再相应的把如何利用这些副产品作为一个产业链,来衍生。然后就是以此类推吧,还是基于内蒙古的这些资源,它这个规划了这么一些产业链。另外呢,就是从这个,从它这个作为能源大省的这个角度来看呢,它就是希望国家调整一些产业布局,把一些沿海地区、东部省份的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因为按照咱们国家的这个经济这个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来看,也是逐步想把这些高耗能的产业淘汰掉或者是进行转移。那么内蒙古它现在着力、着力想做的就是这个,这一个:能不能把你把这个东部的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引入到我内蒙古来讲,因为,应该来讲这个设想是应该是没有错的,这个真正能实现的话这个,从这个成本上来讲是,对于国家来讲是节约是很多的。

 主持人:简单来说,现在的内蒙古是不差钱,差政策。因为要真正实现国家重化工业的西移,则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必须实施区域经济合作,双方互惠互利,才能落地。虽然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由内蒙古提出,但因为涉及到全国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触及多个省市的切身利益,只有得到国家层面的协调,并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才能逐步落实。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下期再见!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