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3.09:刑诉法修正草案
导语:刑诉法修正草案 反思 “两会” 剩男剩女 公务员偷拿救生衣

刑诉法修正草案

刑诉法修正案,应当彻底摒弃秘密拘捕制度,我们要相信,让所有的司法行为都在阳光下进行,不仅不会让天塌下来,反而能够撑起法治秩序和人权至上的明亮天空。

                                                                                                    ——《经济观察网》

作为规范刑事司法过程的程序法,刑诉法修改的核心当是程序,无论是有效确保国家追诉犯罪,还是体现人权保障功能,都必须在程序设计上进行均衡配置,程序是否正义,构成了我们审视、判断刑诉法修改优劣的重要指标。公正的程序不仅是保护被追诉者权利的需要,更是国家追诉犯罪正当性的内在需求。

                                                                                                    ——《京华时报》

围绕刑诉法修正案的争论和改写,增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弹性,它甚至可以看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细节。这次“微型政改”不是预先设计的,而是一场意外的“遭遇”。

                                                                                                    ——《环球时报》

反思 “两会”

中国的“两会”已经成了一个传统,但是到目前没有人对这种传统认真进行反思过,它的效率到底如何?它是一个民意代表聚集的地方,还是一个嘉年华会或权贵俱乐部?只通过反思与分析才能了解,才能对中国“两会”制度改进。对此,中国人该认真思考了。

                                                                                                    ——《联合早报》

中国的民生问题,已经不全是人民的生计问题,更不是依靠所谓平均地权和限制资本来实现天下为公的问题,人民不是被统治者,不需要自己的生计问题全部“被解决”,他们需要“自解决”,需要在法治和民主的公平环境下实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理想。民生即“民声”,请勿假“民生”之名,自导自演没有观众的独角戏。

                                                                                                    ——《华尔街日报》

不妨尝试将辩论机制引入人大和政协议事程序,将辩论作为人大和政协议事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重要事项审议讨论过程中,应提倡和鼓励组织展开辩 论,以使各种观点和意见得以充分表达、争锋,这有利于充分实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权,也是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应有之义。

                                                                                                    ——《新京报》

剩男剩女

为什么那些单身女性不可以是主动不嫁而一定是被动剩下?她们为什么不能因为自己不肯降低标准而受到汁液丰富的赞美,却总是遭受非议、质疑,乃至接受众人以同情样子出现的幸灾乐祸?

                                                                                                    ——《南方都市报》

 

公务员偷拿救生衣

如今的公务员就像被宠坏的孩子:他们能把单位的钱搬回家,没事就在家数钱玩;袜子、卫生巾、洗脚盆等,只要他们大笔一挥,就能公款报销往家拿;他们开着单 位的公车办着私事,出了事还能让单位赔……不正是因为平时在单位习惯了,所以公务员才会把飞机当成单位,把救生设备往自己的口袋里装的吗?

                                                                                                     ——《南方都市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