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时局 >
过度依赖资源有风险
2012-03-12 11:02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宋馥李 李媛媛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输煤多年,各种基础设施全面滞后,内蒙古迫切希望的是改输煤为供电,实现全面工业化。由此,内蒙古提出了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希望建设集电、煤、运输以及高耗能工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工业产业基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馥李 李媛媛 作为新兴的煤电基地,内蒙古之于全国,正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给予内蒙古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为内蒙古定位: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不过,一味地拉走煤炭,却让新贵颇多腹诽。输煤多年,各种基础设施全面滞后,内蒙古迫切希望的是改输煤为供电,实现全面工业化。由此,内蒙古提出了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希望建设集电、煤、运输以及高耗能工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工业产业基地。

两会之际,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发改委主任梁铁城,力图展现这个煤电大区的发展战略。

力促产业转移

经济观察报:近年来,内蒙古提出了煤电用一体化战略,希望承接东部的高耗能产业转移。你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梁铁城:从国家有关方面,对内蒙古这种战略,也是持积极的态度。内蒙古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内蒙古地域比较辽阔——118万平方公里,相当一部分是荒滩、荒漠化土地。我们每承接一个项目落地,那么这个点就被绿化了,就被美化了,这个点的土地相应也就升值了。

经济观察报:内蒙古希望延伸煤电产业链,比如发展煤化工,但该行业又是国家严格控制的产业,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梁铁城:作为地方来讲,当然希望本地经济发展得又好又快、又大又强。但是我们都知道,地方的经济是一定要置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之中,某些产品的规模产量,有一个总是平衡的。不能搞重复建设,更不能浪费。但从地方来讲呢,总想在国家这个大盘子中,占据最大量。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似乎这里有一定的矛盾,但是最终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调整和解决。

比如说,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布局,现在限定在资源富集地区,而且是煤炭净调出省,不是说你有煤就可以搞,你的煤用不了,可以拿到全国的盘子里头去,才能发展煤化工产业。如果自身不产煤,还要发展煤化工产业,经济上划不来,还会把运力搞得非常紧张。我国现在有8个省份是煤炭净调出省份,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大体上是净调出1亿吨,可以核准一个项目。

降速换取转型

经济观察报:今年,内蒙古把GDP增长目标确定为13%,这是在刻意降速,同时,煤炭产量的增速也放慢,稳定保持在10亿吨左右,你怎么看这种显得“保守”的发展计划?

梁铁城:速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但是盲目地、过度地追求速度,就会引发其他的一些问题。在这点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也屡次讲到,我们不再刻意地追求GDP的增速,不再刻意地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这样我们就有更多机会、更大精力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结构调整,转向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向民生。这几年,我们在非资源型产业,包括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上取得长足的进展,这个增速大大超过了资源型产业的增速。在保障民生方面,内蒙古原来若干项指标排在全国靠后,现在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有的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的东西。

同样,煤炭的产量也是这样的。大家知道,煤炭生产是双刃剑,一方面带来很大收益,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的利润、工业增加值都会直线上升,但同时,煤炭生产对生态环境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井工开采,都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经济观察报:在你看来,控制煤炭产量与调整产业结构是如何发生内在联系的?

梁铁城:这些年,内蒙古经济过度依赖资源,已经带来发展上的风险。在我国有些地方,这个问题已经凸显。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避免走这样的弯路,的确是个尖锐的课题,所以我们下决心让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所以,才会保持煤炭产量的适度规模,用更大的精力治理开采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生态平衡,进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至关重要。适当控制原煤生产,可以拿出更多精力来治理生态、地下水等问题。反之,如果生态环境失控了,损失弥补不了,这个代价就太大了。所以,绝不是煤炭生产得越多越好,卖得越多越好。煤炭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社会问题,涉及到生态、民生。

另一方面,内蒙古着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包括高新技术,包括装备制造,包括医药化工等等,以此调整经济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和科学。在这点上,无论是国家有关方面,还是自治区各盟市,都是持积极的态度。现在,既定的目标已经明确,会坚持相当一段时间。

供电优于输煤

经济观察报:近两年,全国很多省份出现电荒和煤荒,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控制产量和保证煤炭供应上,如何寻求平衡?

梁铁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非常敏感。内蒙古定位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基地,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2008年,南方遭遇冰雪灾害的时候,内蒙古不惜一切代价保障南方,为南方缓减电煤紧张作出突出贡献,这一点曾得到中央和国务院的表扬。

但同时,我们保障全国的能源安全,不单单只通过煤。刚才我讲到了,我们希望通过煤电的组合来达到这个目的,一部分靠煤,一部分输电。内蒙古的电力发展得天独厚,建立的坑口电站,从下边挖出来的煤,通过传送带就进入电厂。相比而言,南方电厂的电煤,需要用火车或货车运到秦皇岛,卸车再装船,船再漂洋过海几千公里到南方,卸在码头,码头再用汽车、火车运到专用线、运到电厂。

两者在成本上的差距一目了然。在内蒙古发电,优势非常明显。我们测算过,每度电的生产成本,要比南方平均便宜1.5角。你要知道,电价可不是按角、分来核算的,是按厘算的,一厘之差往往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1.5角是巨大的成本空间,利用内蒙古这样的比较优势,通过特高压输电,可以让南方享受到优质廉价的电。我们也测算过,内蒙古的电送到南方落地之后,电价仍要比一些南方电厂的发电成本低,这里头还包括了电网的投资、电力输送的损耗。

对内蒙古来说,转变能源的供给方式是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支点。改变用高级能源换低级能源的做法,代之以煤电联营和坑口发电,通过特高压技术保障能源,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内蒙古,都是一件好事。我们也呼吁国家支持我们,尽早实现煤“从空中走”的梦想。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