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4.09:黄惠事件
导语:黄惠事件 营养午餐 日用品涨价

黄惠事件

公众不解的是,如果黄穗只是一位普通的运动员,她会享有如此“谨慎”的“优待”吗?即便黄穗“从政”合乎惯例,实际上,其“世界冠军”的身份标签,也不该是各方违反法规的通行证。

                                                                                                         ——《新京报》

在体育圈大量存在“吃空饷”的“冗官”,同样也是违法的。官位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成为一种奖品,虚职泛滥不仅对不起纳税人,也是对体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广州日报》

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公平的淘汰机制,体制难免成为“养庸”、“养闲”甚至养“失踪”官员的处所。副主任到底是不是退役后黄穗能胜任的?是不是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就必须以“位子”安抚和保障?体制内的每个岗位都理应是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是有限的权力资源,不是光荣院,更不是打赏的奖品。 

                                                                                                        ——《重庆时报》

营养午餐

关于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午餐,我坚持认为发现金给学生家长是最优方案,因为默认孩子父母最疼自己孩子,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必要前提。抛开极少数的个案,如果在概率上我们对于人性也缺乏如此低限的信任,那么我们这个物种,还有什么必要对其同类施与善行和同情呢? 

                                                                                                        ——《东方早报》

无论是“常见病”还是“新发病”,一言以蔽之,为图利益缺德无良没爱心。但凡留存一点爱心的,即使患“插一手”的毛病惯了,那些关系民生之活命钱、救命钱也决计不敢伸手,好歹也得留点德。这3元钱,可是特困地区学生长身体的钱呀,弱口夺食,于心何忍? 

                                                                                                        ——《京华时报》

日用品涨价

对于最近的民生用品上调价格,切不可掉以轻心。事实上,今年前两个月由于“季节”的错位,同比的CPI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真。但这种因为特殊原因导致CPI创造的新低绝对不能成为判断未来中国物价走势的依据。

                                                                                                        ——《新京报》

穷人可以不开车,但不能不买食用油;穷人可以不去做SPA,但不能不买洗发水洗头……追涨的民生产品不仅客观上在推动看得见的CPI,更把“穷人CPI”这个概念推回我们的视野。 面对不断抬升的生存成本,职能部门恐怕更当以“穷人CPI”而不是平均的CPI观照日用品飙价 

                                                                                                        ——《杨子晚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