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巴尼·罗塞特(Barney Rosset)
导语:我这一辈子都追随着我所喜欢的东西——人、物、书——当这些呈送给我的时候,我就把他们发表出来。我所做的从来都是我真正喜欢的。我没有固定的计划,但转而我们时常发现自己就在原有的轨迹上并未偏移。

 

 

 

巴尼·罗塞特(Barney Rosset)

1922年5月28日-2012年2月21日

89岁

出版人

 

>>  美国国家图书奖授予美国最好的文学作品,这一机制中最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阅读的自由。阅读自由——没有人有权限制读者能读什么不能读什么——在我的生命中弥足珍贵。

 

>>  我的立场始终是任何事物都应该和能够被出版。在我以为,如果你有言论的自由,那么就自由言论。

 

>>  这个国家,貌似将以一个全新的令人振奋的日程,从近几十年的暗淡中浮显出来。兴许这个我从事了半个多世纪,亦宏伟、亦破败,却始终不可或缺的出版机构,将经历再一次的繁盛。我期望如此;我想,的确如此。

 

>>  我拥有非凡的出版生涯,却并不为钱。我们不谈钱。

 

>>  我的出版生涯中,最大的乐趣要数《北回归线》在芝加哥送审的那段,法官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一度是当检察官指控我只是企图牟利时,我便拿出了我在斯沃斯莫尔大学所做的关于亨利·米勒的学期报告开始读。

我记得离开法庭回家时不知怎的迷路了。天下着雪。但我很开心,我想,“要是我就倒在这儿死去,也还不错”。

 

>>  我这一辈子都追随着我所喜欢的东西——人、物、书——当这些呈送给我的时候,我就把他们发表出来。我所做的从来都是我真正喜欢的。我没有固定的计划,但转而我们时常发现自己就在原有的轨迹上并未偏移。

 

以上摘自:

《常青评论》NO.116(巴尼罗赛特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杰出贡献奖获奖感言);

《纽约时报》(巴尼罗塞特,享年89岁——对抗审查制度,缔造本土文学)(2012年2月22日);

《巴黎评论》(巴尼罗塞特,出版艺术2号刊)。

 

 

 

巴尼·罗塞特出生于芝加哥,父亲是银行家、犹太人,母亲则信奉爱尔兰天主教。罗塞特29岁时创办格罗夫出版社,将包括亨利·米勒、博尔赫斯、杜拉斯、尤金·尤涅斯库等诸多战后明星作家收入旗下,20世纪90年代是格罗夫出版社的黄金时代,他们努力去出版那些其他美国出版社碰都不敢碰的禁书。1960年,格罗夫成功获准出版《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申诉的理由则是:“集中而生动的性描写本身并不构成淫秽。”这一事件使美国司法体系放宽了对文学作品中性描写的容忍度。罗塞特为格罗夫感到自豪,称之“为美国的清教徒主义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他自己则于2008年被授予美国国家图书奖杰出贡献奖。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