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杨涛/文 6月4日,浙江实习女护士把新生婴儿当玩具玩耍一事有了最新进展。两家涉事单位分别先后就此作出表态。有网友发现,两家单位作出的通报,一致将事件定性为“个案”,且连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都统一表述为当事人“违反操作规程和禁止携带手机进入病房的规定”。该种表态被指“官腔”,引起了网友的不满。(光明网6月5日)
其实,不需要专业知识,普通公民都知道,这事的发生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违反操作规程和禁止携带手机进入病房的规定”,而在于,女护士就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不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种神圣的使命来履行,这才会肆无忌惮地将新生婴儿当玩具玩耍。
那么,这事发生了,是不是要求医院和学校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了事了,正像该实习护士所在学校浙江中医药大学在通报中所说“反映了学校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方面还存不足”,那么,就加强这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教育护士,让她们多点职业道德是必要的,但我以为,该教育的不仅是学生,更有是学校和领导、老师们,如果学校和老师不加强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恐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过是一阵风,风平浪静之后,这种缺乏职业道德的“三聚氰胺式护士”仍然会大批量生产。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作为学生、护士固然需要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但是,作为学校、医院同样也要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是干什么的,教书育人的,那么你就要遵循最基本职业道德——师道尊严,收了学生的钱,就不仅要教他们专业知识,同样要以身作则的向他们展示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而老师也成为了“老板”,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博士、几十个硕士,他们热衷于外面赚钱,传播知识都没有时间,何谈职业道德的言传身教?
当然,有人说中国的专业教育是在模仿前苏联模式,着力培养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原本就缺乏人文精神,类似于拥有很多条流水生产线的技术品加工企业。现在苛求职业道德,有些强人所难。但问题在于,即便是一个企业,在生产没有情感的产品时,也必须要对这个产品的质量负责,而没有道德的企业只能生产对社会有危害的产品,缺乏职业道德的学校只能培养出虐婴的护士。
如果我们将本次事件中的护士当做是这所学校的“产品”,那么就对婴儿造成伤害的性质以及消费者由此对于同类“产品”所产生的不信任感,会让我们想起触目惊心的三聚奶粉。害怕奶粉是三聚的尚可选择进口高价产品,护士如果是“三聚”的,则是避无可避的悲剧。
护士虐婴事件不过是曝露出学校自身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冰山一角,有些地方更甚。前不久,媒体曝光湖南科技学院校内以“学生活动中心”为名开了一家KTV,提供有偿陪唱服务,其中部分女生还自称是该校学生。学校自身没有遵循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何谈要求学生有职业道德。
如何给学校补职业道德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觉得最重要就是让学校摆脱行政化、官僚化,让教授治校、大学自治,如此,由社会贤良之士来管理学校,他们自然会严格要求学校,让学校自身具有职业道德,而不是一味地盯着钱、盯着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