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微电影
导语:说起微电影的叫好叫座,除了对技术、内容有要求外,类型的选择也是获得好口碑的关键。

 

经济观察报 牛雨佳/文 微电影不同于常规影片,虽然业内对这种新的电影形式定义十分模糊,也出现了多种说法,但是大致趋向于这样的定义:微型电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并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微(超短)周期制作、微(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目前,微电影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喜剧、动作、悬疑、爱情等等。

今年6月,以恐怖为主题的《微博有鬼》第二季会相继登陆网络平台。作为首次跨界自编自导的李承鹏表示“早就对微电影产生浓厚兴趣”。去年的《微博有鬼Ⅰ》获得了1.02亿的点击量,并被媒体评为“2011年最受瞩目的微电影”。看来,“有鬼”的微电影与传统恐怖影片一样,顺其自然地会受到观众的青睐,并将成为盈利最多的微电影类型之一。

毋庸置疑,常规的恐怖电影长度足以使观影者打破心理防线,因为它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视觉的画面感上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换句话说就是它的时间充裕。而对于微电影,时间就像一把刻度尺,一般都要控制在30秒-300秒钟。跟传统的恐怖电影相比,虽然在必要的背景交代、氛围渲染、起承转合方面不可同日而语,但前景会相当可观。用跨界执导《微博有鬼Ⅱ》的主持人彭宇的话来说,“微电影会像微博一样成为全民的游戏,变得越来越规范化,而且会形成持续性很强的文化产业。”

说起微电影的叫好叫座,除了对技术、内容有要求外,类型的选择也是获得好口碑的关键。恐怖电影始终在影视界略胜一筹,大致是因为它的所有令人刺眼的特性元素都能吸引到观众,而且能有效地聚焦种种黑暗、禁忌、怪异和惊骇的事件上,涉及我们生命中最本质的恐惧。例如第一季的《微博有鬼之私信》,讲述的是时尚杂志社编辑广美始终过着令人艳羡的光鲜生活,而一封发送至广美微博里的恐吓私信却让她的命运在一个月里急转直下。精神崩溃、乱刀伤人,广美不得不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对人性、道德的考量。微电影的画面、声音以及情节的设置都不仅仅是空洞的演绎,而是对生命本质的质疑。

无论对于导演还是观众,微电影都在不断地以新奇风格化的面貌诠释着属于自己的恐怖影片概念——心理惊悚或血腥砍杀,都将成为微电影规范化的内容。而且随着公众对恐怖微电影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多的知名导演以及明星也会加入到其中,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