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获生态奖的社会副作用
导语:公益颁奖包括慈善颁奖,必须顾忌可能获奖对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经济观察网 鲁宁/文 7月17日,中国控烟协会致函中国绿化基金会,要求撤销中烟总公司所获的“2011年生态中国贡献奖”。

中国控烟协会的“撤销诉求”明显占据着道德制高点。该诉求在第二天经媒体报道,立即得到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中国控烟协会提出的理由是,烟叶大多种在半干旱地区,其成熟期比多数农作物要长,所用化肥比普通农作物要多,所需磷肥是玉米的7.6倍、木薯的36倍,过多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它还强调:国内每年烘烤烟叶消耗煤炭500万吨。燃烧一吨煤释放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对大气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此外,每年因生产卷烟,还必须砍伐200万棵大树用于生产卷烟纸。

凭借以上数据,中国控烟协会义正词严地正告中绿基金会:给中烟总公司颁奖有违世界公认的烟草损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环境的事实,也违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06年1月9日起在我国生效的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宗旨,故此,这一奖项理应撤销。

中烟总公司获“2011生态中国贡献奖”是在今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获此奖项的信息在当时就已向社会公开发布,考虑到中国控烟协会并未在第一时间提出异议,再考虑到大半年前中国控烟协会坚决要求撤销烟草科技专家谢剑平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任职资格的诉求,迄今未得到中国工程院的公开回应,以及中烟总公司获奖犹如生米已煮成熟饭之事实,笔者昨天阅读上述新闻时曾预判,中绿基金会很可能也学中国工程院不予公开理睬的办法应对。

出乎意外,中绿基金会立即就此作出了回应——翻阅今天的报纸,中绿基金会辨称:此次评奖主要以捐款金额作为主要参考标准,中烟总公司去年共捐了1亿元用于促进绿化。而奖项已颁出很难再收回。

若就事论事,中绿基金会给中烟总公司颁奖并非冒天下之大不韪。就绿化公益而言,中烟总公司1999年至今已累计捐款1.3亿元,先后在三江源、 三峡建设生态林。2010年起,中烟总公司加入“绿色公民行动”计划,每年捐资500万元,设立“金叶生态基金”,在云贵川营造“烟草碳汇森林”植树 500万株。也许,中烟总公司热心参与绿色生态建设,带有种种复杂的心思,甚至有某种“赎罪”的考虑,但其能这样做,毕竟对社会是有益的。就中烟总公司的上述举动,舆论也不该完全拒绝和排斥。

笔者以为,中绿基金会的回应大体反映了中烟总公司获奖以捐款金额作为主要依据的基本事实。至于奖项已颁出很难再收回的苦衷,亦与笔者生米已煮成熟饭的判断相一致。不过,中绿基金会显然在颁奖操作时,没有考虑一旦将此项荣誉授与中烟总公司,社会公众将持何种感受,舆论将作怎样反弹。简言之,中绿基金会未能顾及颁奖不慎可能带来的社会副作用。

同时,笔者也要指出,基于控烟效果长期不佳之事实,把全部板子都打在中烟总公司身上,舆论也欠公正。吸烟有害全民皆知,但中烟总公司只是受国家委托专营烟叶收购、卷烟生产经营的国有公司,真要禁烟那要看国家有无壮士断腕之决断。若只把板子打在中烟总公司头上难免有专捏软柿子之嫌。

此外,吸烟有害只是社会焦虑的一面,另一面是,2000万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世代靠种烟叶养家糊口,那3000万亩贫脊的红土地(烟田),若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改种收益更差的玉米高梁,千万农民的日子就更苦困。坐在有中央空调的大楼里,人们尽可坐而论道谴责烟草的不道德,但国家要下禁烟之决心,却必须顾及千万烟农的饭碗,要知道那可是2000万张才刚刚勉强解决了吃饭问题的“嘴”!

正因为如此,人们不难发现,全球禁烟行动均困难重重,但凡烟叶种植国家,没一个可以不顾烟农生计强下禁烟令,而只能在控烟与种烟叶这一两难选择面前寻求艰难的平衡。 

中烟总公司社会形象不彰,表面的起因是舆论对垄断的痛狠。但取消烟草专营目前不具备可行性,一旦放弃专营,烟草的高利润势必导致烟叶种植面积失控,局面只会更难收拾。其实,中烟总公司之所以屡屡充当舆论抨击的靶子,根本原因不是垄断,而是其不加节制的高工资和高福利及部分基层机构的腐败与奢华。垄断专营系现阶段不得已而为之,“双高”加腐败与奢华,则系垄断派生的监管难题。说到底,二者眼下均无解。

惟一有解也应当有解的是,类似绿色生态之类公益颁奖活动不论主办方是谁,都应将中烟总公司之类“替国家背锅”的国有公司排除在外,以免造成舆论的新纠结。笔者强调,公益颁奖包括慈善颁奖,之所以必须顾忌可能获奖对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除了要顾及公众感受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此类颁奖的目的在于示范、感召、鼓励更多的社会法人和自然人,积极投身公益或慈善事业,若获奖者中常掺杂有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不佳者,受伤害的不只是公众的感情,也包括公益颁奖的社会公信力。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