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通货膨胀:财富的转移与掠夺
导语:王博认为,“按照当前情况来看,中国的通胀率当属略为严重,而且CPI有走低的趋势”,他预计“中国的通货膨胀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情况很可能会更加严重”。

文/林超群

日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社科院联合设立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16日发布了全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满意度(主观)指数,数据为50.88,刚刚进入50分以上的满意区间。有媒体认为,通货膨胀导致的生活成本偏高,是拖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品什么的都涨得很快”,来自湖南的一名大三学生莫文利表示自己今年的月生活费“比去年增加了20%”。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大于实际货币需求,导致短期内商品供给小于现实购买力,进而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的一种现象。而以普通人的感觉来说,直接感受莫过于物价上涨,“钱越来越毛,东西越来越贵。如果大多数人都有了类似的感觉,那就属于通货膨胀”,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王博说道。

据记者统计,在《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货膨胀”一词被提及6次,“物价”被提及13次。国家统计局6月9日公布的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2.9%;食品价格上涨6.4%,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5%。

王博认为,“按照当前情况来看,中国的通胀率当属略为严重,而且CPI有走低的趋势”,他预计“中国的通货膨胀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情况很可能会更加严重”。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却表示“如果我们把一季度的GDP增长8.1%,一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8%,这两个数放在一起哪个专家都很难得出滞胀的结论,现在是既不存在滞也不存在涨。”

政府抵制不住的诱惑?

据央行11日发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反映货币流通量的广义货币量(M2)余额90.00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5月M2增速虽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央行年初设定的全年14%的目标值。1至5月,M2增速分别为12.4%、13%、13.4%、12.8%和13.2%,始终没有触及14%的“红线”。

“发行货币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扩大投资规模。在当前经济规模下,在内需外需普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投资成为中国唯一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但是市场主体由于普通消费者和私人投资者,通常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会选择减少投资支出以及消费支出。所以只有依赖于政府投资的增长拉动经济上行。但是政府并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实行大规模的扩大投资,想要实现投资拉动经济,只能以扩大货币发行的方式筹措货币。”王博这样说道。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曾公开表示过这种人为投资的风险,“套用哈耶克在分析通货膨胀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政府有时候经受不住通货膨胀的诱惑,他的比喻就是,你抓住一个老虎的尾巴,只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你放开,这时候老虎会把你吃掉;另一种就是你紧紧的抓住,跟着它跑,直到老虎把你累死。我们的投资很类似这种情况。”

低收入群体的通胀生活

一位金融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国家发行货币数量要依据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来确定,如果二者相互匹配,那么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和现实当中对于货币的需求大抵相当,不会发生通货膨胀。提到通货膨胀的可怕之处,或许有人会联想到那张著名的历史照片,一位在中国的美国大兵坐在台阶上,燃着纸币点香烟,戴副眼镜,面色凝重。此外,堆积如山的钞票,超大面额的支票都是在1954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常见的情景,被西方经济教科书成为“野马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如此的恶性通胀固然是全社会的恐慌,而低收入群体无疑最容易成为其下的炮灰。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夏晓平根据广东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和CPI调查资料,得出了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支出影响的分析报告。报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对城镇不同收入层次(按五等份分组)居民进行分析,得出“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物价上涨对低收入户的影响最大,其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支出增长幅度。”

从魏公村欣欣菜市场菜商杨某处得知,如今一块五一斤的西红柿在大约五十天前,价格曾高达四块五。杨某对记者表示,菜价上涨赚不了钱,下跌也赚不了钱,他“既不希望它涨,也不希望它跌。”物价稳定或许才是最利民生的。

富人对穷人的掠夺

记者问王博,是否存在某一部分人可以从通胀中获利。王博的回答是肯定的,“投资的大量增长必然会导致相关行业当中的从业人员受益良多,比如基建行业、能源行业、建筑行业等等。当然如果要计算黑色以及灰色收入,那么手握审批大权以及项目权利的诸多人士,也一定会获益良多。”

“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是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群体的掠夺。”王博说道。“高收入群体的支出当中,固定生活消费类支出占收入比例很低,而且其收入大多属于投资性收入,因此其收入增长幅度也远远高于消费支出幅度。而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收入相对固定,而且固定生活消费类支出占收入比例很高。如果社会物价普遍上涨,意味着其固定支出占收入比例会更高,如果进一步增长到其无法承受的程度,那么生活的难以为继是肯定的。”

张维迎也持相似的观点,“打个比方,从政府的角度,把市场流通的货币增加一倍,这一倍都给我。不是简单的物价上涨一倍,而是说我从你们那儿拿走50%的财富,都归我了。原来总价值是一个亿,现在多发了一个亿的货币我拿到了,那这就是两个亿,就是每个商品价格平均增加一倍的话,实际上有一半的财富就从你们手里到我手里了。”

记者获悉,控物价在年初的时候是最重要的政策目标,温总理在报告中称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现在已经退居稳增长之后了。在此背景下,王博认为政府当前采用的一些措施只是在堵而不是疏,在大量货币投入的情况下,采用任何措施都是只能短期见效而不会长期保持的。“货币增发是当前中国通胀的最核心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什么增加消费,增加出口都是无意义的空谈,只有正视问题,尽量减少国家对于宏观经济的干预,控制货币发行,才是解决中国当前通胀问题的王道。”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