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主持人 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橙色视点。随着中国城市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乃至城际之间都在为修建地铁前赴后继,然而城市地铁难以盈利的问题,在过去十几年间却一直未能解决。近日杭州地铁票价听证会的方案出台,票价将超过北上广,成为全国新贵。这则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地铁盈利问题的关注。
解说:地铁盈亏方程至今依旧是一道无法平衡财政、民生和商业利益的难题,这些问题都将考验着各个地方政府。8月3日,杭州市物价局就即将于今年国庆开通的地铁1号线票价方案举行听证会,作为连接主城和副城的一条地铁,杭州地铁1号线采用吸引中长途客流的计程制票价,一种方案是起步价2元可乘4公里,9元封顶,第二套方案是起步价3元可乘6公里,上限为8元。尽管这两套方案已在15天前公布,参加听证会的多数代表仍按捺不住激愤,而地铁运营方代表也很委屈:“杭州地铁的造价贵、成本高、困难多,无论是方案1还是方案2,地铁公司都将巨亏。”
叶静宇: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单一票价制,像北京使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它是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无论坐几站都是2块钱,北京现在也是唯一使用这种票价的城市。第二种是分段票价制,比如南京1号线,前8站是2块钱,每增加4站是加1块钱,除了南京之外,天津、成都、深圳和沈阳这些城市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第三种是计程票价制,是以公里数为单位收取不同的票价,比如上海,6公里以内是3块钱,6到16公里是4块钱,16公里以上,每10公里加收1块钱,像广州、重庆,都是这样的方式。一个城市采用哪一种票价模式与这个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物价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都有一定的关系。
主持人:地铁作为公共交通,首先遵循“公益优先”原则,但票价水平在充分考虑企业营运成本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也兼顾公共财政的承受力。
解说:根据杭州地铁集团方面的预计,2013年,杭州地铁1号线将运送8000万人次,票价收入约为3.3亿元。而杭州物价部门提供的成本测算和监审结论显示,杭州地铁1号线的总投资为236.42亿元。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完全成本分别为18.58亿元、19.18亿元、19.80亿元,其中运营成本分别为5.78亿元、6.39亿元、7.00亿元,人次单位运营成本分别为7.20元、6.92元、6.07元。
叶静宇:总体来看现在大部分城市地铁票务收入都不能弥补运营成本,但是我们觉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地铁从开工建设到设备的购买维护,到日常运营,都是长期的、巨额的投入。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了一定的公益功能,所以不能把票务收入作为平衡运营成本的主要来源,只是说作为一个补充。
主持人: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大部分城市地铁均处于亏损状态。不少拥有地铁的城市都不得不为地铁拨付每年10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拨款。北京地铁年亏损10亿以上,上海只有一条地铁线路盈利,南京地铁7年运营盈余2.47亿元已属创造业内“奇迹”。
画面: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专业咨询机构上海济邦公司高级咨询顾问李竞一指出,中国地铁线路的运营收入主要来自票务收入,因此票价和客流量成为决定盈利能力高低的关键。而作为为数不多的地铁盈利城市,南京的地铁盈利侧有他自己的秘诀即“开源”和“节流”。
叶静宇:南京为什么能够在1号线上面盈利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开源,另外一个方面是节流。开源这方面它主要是采取低票价的政策,它始终是坚持2块钱起步,4块钱封顶,通过增开列车不断压缩行车的间隔,以及推行公交一体化、方便乘客换乘这种种措施来达到提升日均客流量的目的。然后我们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南京地铁它从开通之初的10余万人次的日均客流增加到现在的每天110万客流。另外一个一个方面,它是在人工成本方面实行节流,目前南京地铁站每公里的配员是36人,按照建设部现在每公里60人的配置标准,南京现在在全国这方面是最低的,一年可以为它节约人工成本达到1.7亿多元。
主持人:不过,低票价显然将使地铁公司面临困境。如何在票价和客流量上达到盈利的平衡,在全球率先实现地铁盈利、一直被国内城市视为标杆的香港地铁公司有一套特别的做法。
解说:按照香港相关条例规定,香港地铁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定价权利。地铁公司每年根据通胀率调整票价,按政府统计处公布的前一年12月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及运输服务业名义工资指数的按年变化百分率,计算出整体调整幅度。具体公式为0.5×CPI变动率+0.5×运输业工资指数变动率。若计算出来的整体票价调整幅度在±1.5%内,并不会启动票价调整,但增加的幅度将计入下一年度。
叶静宇:香港地铁其实也是有一个涨价的制度,像我们也提到它是通过每年CPI的变动率来打造涨价公式。它的特点在于它涨价的幅度、跟制度都是公开透明的,然后也是一个可预测的票价调整,而且它涨价的幅度是略低于通胀率的,所以一方面市民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面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其实在香港涨价的话,每年涨价也会遭到市民反对的声音,但就是因为采取这样一种公开透明的机制,所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而且香港政府也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做过干预,都是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我们所说的港铁模式,它的核心其实是地铁加地产的经营模式
主持人:鉴于香港地铁的巨大成功,近年来,包括北京、深圳在内的不少城市纷纷借鉴港铁模式,或与港铁公司展开合作,探索港铁模式的本地植入。但由于种种原因,进程均不理想。
解说:如深圳地铁公司效法港铁,以招拍挂的形式一举拿下了3块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权,不过主要兴建的是大量保障房,且缺乏开发地产的专业经验,物业品质及销售业绩均不如预期,未能改变深圳地铁长期亏损的状况。
叶静宇:实际上港铁模式之前在内地的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都有过尝试,但是并不是非常成功。它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现在内地土地市场公开出让制度阻碍了类似港铁这样的企业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取得地铁上盖和周边物业的土地。香港地铁为什么能在商业运作上面这么成功?它是香港地铁和香港特区政府在地铁开建之前就有这样一种紧密合作的协议,所以以比较低的价格拿到地铁上盖物业和商业用地,所以这个也是成就了它的盈利模式。现在港铁公司实际上也在慢慢地适应内地的这种土地制度,在它的商业运作力度和其他各方面做出一些调整。至于港铁模式能否在今后杭州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功还需要拭目以待。
主持人:据杭州市地铁集团透露,杭州地铁已与港铁达成了合作,香港地铁公司拥有杭州地铁1号线25年的经营权。作为长三角商业重镇,杭州能否成功复制港铁模式,以达到地铁盈利,仍需拭目以待。好,以上就是本期节目全部内容,感谢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