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社会 >
大运河申遗纠结
2012-09-04 06:56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谢良兵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大运河保护条例》以及国家层面关于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至今尚未出台,这导致各地在保护大运河当中所呈现的结果很具有地方特色。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下车之后,记者径直向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公园走去。刚入大门,便被门口的保安拦住,这位老者指着铁门说:“不让进。”铁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正在修缮,谢绝参观”。这是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镇区东北角的一处运河遗址。

这里也是有着“北方都江堰”之称的南旺水利枢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具科技含量的枢纽工程,它被誉为“运河之心”。2006年,南旺水利枢纽的引汶济运工程遗址、分水龙王庙遗址和京杭大运河一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的张廷皓,2008年曾到南旺镇进行考古发掘和调研。根据他的回忆,考古工作向公众开放时,当地民众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不过,几年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如今,镇上的居民总会对陌生的来访者投来好奇和疑惑的目光。

8月18日,张廷皓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大型文化活动暨大型动画片《神奇的大运河》首映式现场向记者透露,2006年正式启动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按照相关流程,9月份申遗文本将完成并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审。

地方发力

“这里没什么可看的,你看运河里都没水的。”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公园的一位后勤工作人员很好奇记者为何会大老远跑来参观。在现场,记者看到,古运河的几条分岔河道已经得到清理,根据指示牌上的标示,古代分水工程也得以呈现。

为了能赶在2011年6月11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对外开放,当地政府在当年的3月至5月,对禹王殿、禅堂、蚂蚱神庙等建筑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对占压南旺湖遗址和运河故道的居民住所进行了整体搬迁,进行了古河道河型整理。

但工程并未完工,短暂的开放之后,遗址公园继续闭门修缮。作为国家运河申遗的重点建设项目,整个系统工程总投资将达到20多亿元。目前当地先期已投入了3000多万元,进行驻地拆迁建设,园内的中国大运河科技馆也投资上千万元。

这只是大运河济宁段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的12处遗产点之一。记者从济宁市文物管理局了解到,大运河济宁段有28处遗产点进入申遗预备名单,其中23处遗产点进入立即列入项目,5处遗产点为后续列入项目。

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济宁,是京杭大运河的节点城市。大运河纵贯山东济宁全境,遗留不同历史时期的运道总长度587公里,目前通航里程140公里,现存码头、船闸、桥梁等多处水工设施,以及与运河密切相关的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街区、村镇等众多文化遗产。

此次进行修缮的遗产点有9个闸、2座桥以及1个坝。整个修缮工程的性质主要为文物本体现状保护维修、恢复局部缺失的构件、周边环境整治。这些遗产点有的位于城区闹市,有的处于荒郊野外,周边的环境非常差。

济宁段的修缮只是大运河申遗地方发力的一个缩影。张廷皓等专家组成的全国政协调研组在今年的4月下旬至6月,再次考察了大运河的35处运河遗产点和16段河道。整个中国大运河申遗河段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总长3200公里。

此前,在各省市,基本上各自为政,处于散乱状态,使大运河实际上成为各段各地的“小运河”。2008年3月,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作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成立,在扬州、济宁和无锡三个申报城市中选取了扬州市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牵头城市。

根据《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方案》,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运河沿线城市,各自承担区域内运河段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环境整治等相关费用;二是国家、省(直辖市)给予支持;三是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

为申遗,各地付出的资金并不少。以大运河(河南省)浚县段(卫河)为例,全长71.1公里的运河进行河道清淤、古城墙修复、黎阳仓遗址发掘、古桥梁维修、居民拆迁等一系列项目,预算总投入将高达2亿元。

旅游导向

位于济宁城区古运河的顺河东大寺,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国宝”级清真寺。作为大运河申遗的一个重要点,这座清真寺也将在年底前进行修缮。“大概有180万左右资金吧。”山东伊斯兰教协会常委、济宁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顺河东大寺管委会主任沙彦振说。

沙彦振向记者介绍,顺河东大寺的含义就是顺着大运河而建的一座伊斯兰宗教活动场所,南来北往的伊斯兰船户、商人路经此处,都会走进东大寺,随着漕运的兴盛,越来越多的信教群众走进东大寺,在乾隆年间东大寺达到鼎盛。

运河在济宁改道之后,东大寺也面临着没落。而今,大运河的申遗,重新给东大寺带来了机会。据沙彦振介绍,虽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但东大寺的修缮资金一直未得到解决,此番180万的修缮金因为大运河申遗而获得批准。他希望,这能改变东大寺。

也因为大运河申遗,这座原本只供当地回民礼拜的清真寺开始对外开放,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但沙彦振称,2009年5月1日开放以来近30万人次的参观人数,绝大部分为公务接待,真正买门票进入的只占6.7%,而目前东大寺的门票价格仅为10元。

作为节点城市,济宁除了有南旺水利枢纽遗址之外,还因为历经岁月变迁,如今的大运河在济宁以北基本断航,但在济宁南边却通航顺畅。位于济宁市南边微山县的南阳古镇便是通航顺畅的受益者。这座运河古镇也在大运河申遗的背景下重启旅游振兴之路。

位于微山湖中的南阳岛即为南阳古镇的所在地,而大运河更是穿镇而过。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南阳古镇“北方水乡”的美名,更与江苏镇江、浙江杭州和微山县夏镇并称为运河“四大古镇”。

2009年开始,济宁市启动了南阳古镇的保护和维修项目,计划投资9.5亿元。目前古运河景观带建设一期工程、南阳旅游码头工程已经完工,并先后完成古运河河道清理、古运河景观绿、亮、清工程、清代钱庄等古建筑维修工程。

记者坐船沿着运河南下到达南阳古镇。事实上,与大多数江南古镇相比,南阳古镇的“古”风貌并不明显,翻新痕迹尤重。而在运河的西岸,挖掘机正在作业,大大的“拆”字也见诸于运河畔的建筑上,旅游电瓶车飞驰而过时,尘土飞扬。

这里因运河而兴,也因运河而衰,如今又期待因运河重兴。与南阳古镇一样,运河沿线的不少古镇都在借由大运河申遗进行着大规模拆迁改造的“凤凰涅槃”。山东聊城的七级镇计划在未来三年时间内,投资16亿元打造“运河文化古镇”。

这是一股以旅游为导向的大运河开发热。自大运河申遗的消息传出之后,各地纷纷提出各自的运河旅游观光带等旅游开发规划。济宁市就出台了相关的“突出运河文化、打造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的开发计划。在这股开发热潮中,因各地引进社会资本,不乏中弘股份这样的地产商的身影。

争论持续

各地对于申遗的热潮却让专家感到担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齐欣说,他们接触的地方政府在大运河申遗这件事上非常积极,基本上是“一点就着”。但是,在这种热潮背后,存在着一些误区。

在齐欣看来,第一个误区是地方政府对大运河的保护是“以观赏为主的保护取向”。他强调,大运河不只是游览和观赏的作用,它有很强的运输、沟通南北的漕运功能。如果是一条“景观河”,从申遗的角度来讲就没价值了。

以旅游为导向的古运河保护就是这种行为的理论基础。事实上,申遗的确能给地方的旅游产业带来重大影响,从而提升地方的GDP。公开数据显示,1997年申遗成功的平遥古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至500多万元,翻了近30倍。

采访中,齐欣多次提到申遗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和“完整性”。他称这也是《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中,申遗所需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则。但不管是北京的中轴线申遗中还是大运河的申遗中,这两个原则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专家委员会委员俞孔坚,曾主持完成《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此书被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被称为京杭大运河遗产地理信息数据库。

俞孔坚称,大运河作为遗产,其真实性、完整性已经部分消失,运河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步消失。因此,他提出了“反规划”的概念,即对于运河沿岸地区城市不应忙着做规划建设,应该先确定保护范围,挖掘遗址遗存,继而再动手进行改造。

1950年代,一些运河河道因城市发展而在城外修建了新的运河。这也让运河申遗中产生了分歧,一些城市希望淡化古运河的运输功能,增加新运河的运输功能。但俞孔坚认为,失去了桨声灯影、汽笛声声的运河,不再是合格的运河。

尽管已有一个运河申遗城市联盟作为协调各地利益的机构,但曾多次提及的《大运河保护条例》以及国家层面关于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至今尚未出台,这导致各地在保护大运河当中所呈现的结果很具有地方特色。

另外,各部门的利益和认知都存在差异。据《瞭望》报道,江苏省水利厅在向全国政协调研组作出的汇报中称:“文物部门与水利行业有诸多认识上的不一致。如:洪泽湖大堤保护与申遗工作,水利部门认为,作为活态文化,它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御旱,护守国家、社会的安全;而文物部门认为是文化遗产,需要守旧如故地加大保护,这就形成了认识上的差异,也就形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齐欣认为,大运河申遗要解决民生、申遗和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航运发达的运河段而言,当地担心申遗成功之后,相应的保护主体和周边环境将被“凝固”,航运活动就可能受到限制,“这显然也是误区。”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