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观察之一】前往奥巴马的总部
导语:整场辩论听下来,我发现这些“铁杆粉丝”是情绪化的,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真正在听两位辩论者到底在说什么。

经济观察报 张斌/文 刚下飞机,正赶上一场小雨,感觉上气温没有几度了。

听闻,芝加哥是全世界著名的风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的高楼效应,整个冬季都被寒冷的风包围着。尽管此刻仍是秋季,风从四面来,辨不清方向,是那种立体的、无法抵御的凛冽的风。

半个小时过去,等待了两辆shuttle bus,都只去downtown,不愿意去我预定的酒店所在地——芝加哥北侧。

突然间有些后悔,为什么第一站选择人地生疏的芝加哥。只是固执的认为,四年前,他从这里开始,四年后,应该从这里开始记录他的“继续”或者“终止”。

只好选择taxi,司机是位来自罗马尼亚的移民。

他说来美国6年了,当初为了更好的生活到这里,可是改善并不大,或许是因为遇到了经济危机。“不过美国的经济一点点在变好,不是很明显,但比2008年确实在改善。”他说,“我也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

说到大选,他说自己并不太关心,无论谁当选,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过还是支持奥巴马吧。”他说,“对于低收入者还是会好一些。”

第二天,突然间就阳光明媚了。

被时差折磨的痛苦异常的我选择去看看,2008年11月4日晚上那个如海啸般沸腾的格兰特公园。

误打误撞的来到Michigan Avenue(密歇根大道)上,刹那的“惊艳”,不是宛若仙境的美丽,而是那股“入世”的气息也能如此脱俗。

1871年的大火之后,芝加哥就以高楼林立的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今天,在芝加哥,40层以上的楼厦大约就有50座,十层八层的到处都是,摩肩擦背,你勾我连,把这个城市塞得满满的。

走到尽头,便是格兰特公园。

回来的路上,才发现,PRUDENTIAL PLAZA(奥巴马竞选团队所在的大楼)就在它旁边。

跟奥巴马的铁杆粉丝一起看辩论

这一夜,Michigan Avenue(密歇根大道)如往日一样平静。

800多公里以外,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正在上演着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第二场面对面的“对决”。这场辩论采取“市民会议”(Townhall Meeting)的形式,由场下观众向候选人提出问题。

这场辩论的主持人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女主播及资深政治记者Candy Crowly(坎迪·克劳利),作为1992年以来首位担任总统辩论主持人的女性,Candy Crowly决定做真正的包公,事先就发话会对双方都穷追猛打。

双方的粉丝更是组织了各种events,为自己的支持者“加油、助威”。

我在网站上找到了几个奥巴马支持者的聚会,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其中一个就在所住酒店旁边的“DEBATE #2@MATILDA”,另外两个都在downtown,一个是亚裔为主的,另一个是本地人为主的。

我选择了最后一个,很想看看奥巴马家乡的“铁杆粉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10月16日晚上7点到10点,HOULIHAN’S饭店内,20多个奥巴马的“铁杆粉丝”聚集到这里,共同观看视频为这位总统“打气”。

Franchesca D是奥巴马竞选团队的志愿者,负责电子媒介的相关工作。

她大概6:30就来到了酒店,随后每进来一个人她都会谈判两句,并拍照。闲谈间,Franchesca D并不完全同意首场辩论中,奥巴马处于失利形势,而是一再强调罗姆尼的漏洞并指责他是个“撒谎者”。

奥巴马的“铁杆粉丝”陆续到场,直到8:00辩论正式开始。

期间,芝加哥的一位记者进来,想加入这个party,说是为自己的story做一些准备,但是被组织者拒绝了,他们说拒绝一切记者入内。

对我算是网开一面的,组织者知道我是一个“不远万里,来到芝加哥报道大选的中国记者”,只是跟我说:“Susie,你可以作为一个个人留在这里,但是,绝对不能是一个记者。”

Candy Crowly是老道的主持人,简短开场之后,便直接切入了正题。

第一个提问者是一位名叫杰瑞米(Jeremy)的大男孩儿,今年20岁,他的问题聚焦在就业上。

罗姆尼首先回答称,奥巴马在执政期间创造了更多债务和更少的就业,他将改变这一切。

身边的这些奥巴马的“铁杆粉丝”立刻喊出“how(怎样?)”、“answer question(请回答问题)”等等。

而奥巴马提出他将全面支持制造业回归美国,并加强能源领域投资,以创造更高收入的就业岗位时,这些人立刻鼓掌,并大喊“谢谢(thx)”。

被这些“铁杆粉丝”认定为最好的一个提问来自于名叫苏珊·卡茨的女士,她说自己是一位还未做决定的选民,对过去四年缺乏进展深感遗憾,但是她很大程度上将正在遭受的经济和国际问题归咎于布什政府的失败和失策。所以很想知道同样来自于共和党的罗姆尼一旦执政之后会与布什政府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这显然是一个棘手问题,苏珊的问题一提出,奥巴马的“铁杆粉丝”便全体鼓掌,并不时有人喊出“great question(好问题)!”

但是罗姆尼不动感情且态度坚定,没有丝毫的畏缩就批评起小布什在政府支出和创造就业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迅速的将重点转移到奥巴马的软肋“就业”上来。

这一回合奥巴马并未占优,他的支持者们显然认为罗姆尼在撒谎,不停的自言自语,“u r lier(你是个说谎者)、u change(你变了)、change before(和以前说的不同了)、who is this Romney(这个罗姆尼是谁?)”

当晚的情绪高潮没有出现在国内议题上,而是关于外交政策的,那就是不久前美国驻利比亚的一处领事馆遇袭并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身亡的事件。奥巴马愤怒地指责对手抨击政府反应的行为是利用国家悲剧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这是现任总统在竞选中为数不多的几次摒弃“波澜不惊的奥巴马”风格之一,并显现出一种真实的愤怒。

罗姆尼回答说,政府当局的解释充满推诿之辞,并质疑奥巴马是否在袭击发生第二天即将其称为“恐怖主义行径”。

但是Candy Crowly随后肯定了奥巴马的确于次日在白宫发表讲话将这一袭击称为“恐怖主义行径”。

Candy话音落地,这里所有的人全体起立,并为之鼓掌。辩论结束后,这一时刻被美国各大媒体判定为罗姆尼当晚最大的失误。被主持人当场指出,这对罗姆尼的气势造成一定打击。

100分钟结束的时候,聚会的组织者Lynn Hauser情不自禁的问:“这次是不是变好?”“这才是他,奥巴马。” 这些“铁杆粉丝”对总统的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

辩论后民调显示,奥巴马略占上风。CNN民调称46%受访者认为辩论赢家是奥巴马,39%认为是罗姆尼,CBS则是37%对30%。

此后的两天,在奥巴马团队庆祝胜利的时候,罗姆尼团队开始了对主持人的抱怨。

显然,这并不是结果的全部。

CNN的民调显示,当晚Romney在经济方面领先18个百分点,奥巴马赢了,但罗姆尼并没有输。

据盖洛普公司16日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奥巴马和罗姆尼在注册选民中的支持率势均力敌,均为47%;而在已有投票意向的选民中,奥巴马以46%逊于对手的50%。

但是,跟奥巴马的“铁杆粉丝”一起看完视频,我不禁想,电视辩论对最后的投票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少呢?

整场辩论听下来,我发现这些“铁杆粉丝”是情绪化的,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真正在听两位辩论者到底在说什么。

只要奥巴马一出场,不管说什么,都是“thx”、鼓掌、“exactly (绝对的)”……而只要罗姆尼一出场,“do not let him do”,“sound stupid”,“candy control him”,以及各种嘘声不绝于耳。

后来,见Rummana Hussain的时候,她也说:“其实很多人根本不在意台上的两个人在说什么,政策到底是什么,他们只是喜欢某个人的personality(个性)。”

就像,关于利比亚事件,“谁会在意奥巴马之前是否说了什么,或者真正说了什么呢。”她说。

Rummana Hussain说,媒体只是做了一些quickly things,或者试图找出那么一个点来说些什么。他们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没有那么多人去关心。

“我想人们确实关心经济和工作,但是只是去谈论它,很少人真正地去想谁的政策是什么。很多人也没有时间去学习,什么样的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Rummana Hussain不无感叹的说:“所以政治家就是政治家。”

电视辩论到底影响几何,“who care,just political commercial(政治广告)。”那晚,在Michigan Avenue等车的Ray也这么说。

他还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你记得有一个笑话说小狗在听到他的主人跟他讲话时,听到的是什么?“BLAH BLAH BLAH (狗的名字),BLAH BLAH BLAH。”

人们在听到一些商业的负面内容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听到的就是“BLAH BLAH BLAH (NAME)BLAH BLAH BLAH.”

到最后我们记住的只是名字,现在的总统选举就像产品的广告。“他们在相互攻击些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最后记住的只是名字。”Ray说:“辩论并不是相互攻击就是好的,我们需要他们告诉我们一些积极的东西,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希望,他们需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的更好。”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