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争端不利中国经济复苏
导语: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探底企稳、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日争端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经济观察报 杨荇 朱妮/文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上月来自日本企业的直接投资总计4.6亿美元,同比下滑近三分之一。这一下滑把日本在华直接总投资的年度增幅拉低至11%,而今年前9个月的增幅达到17%。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探底企稳、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日争端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尽管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呈逐年下降态势,但201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仍在50%以上,“中国制造”对全球市场依赖度也日益提高,因此,对外贸易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中国与第四大贸易伙伴国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对我国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增长形成掣肘。而在中日贸易摩擦中首当其冲的将是我国的电子和汽车等行业。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化工产品等四大类产品占到70%以上,而这些产品多位于产业链上游,是国内电子和汽车等行业关键而核心的元器件和零部件,在国内市场上的产品替代度很低,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替代品,一旦出现供应短缺,将对相关行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从市场角度来看,中日争端引发的一系列消费者行为直接拖累了主要日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9月份日系乘用车在华销量环比下降29.49%,同比下降40.82%,市场占有率环比下降6.4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33个百分点。索尼、松下、东芝、三洋等家电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也出现下跌。日本品牌受挫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为欧美和自主品牌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从汽车市场看,9月美、韩、法系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环比分别上升0.47、0.62、0.59个百分点,中国长城哈弗H6凭借逾1.5万辆的销售成绩挤掉了长期占据榜首的东风本田CR-V,成为9月全国SUV市场销量冠军。在日本产品已逐渐被本土产品边缘化的家电市场上,中日争端将加速国内品牌的崛起和日本商品市场份额的萎缩。

但另一方面,若从日系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员工构成和税收贡献等方面分析,日系品牌受损还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多方面负面影响。以丰田汽车为例,2011年在中国共拥有约500家经销商,3万多名中国员工。购岛事件后丰田汽车在华销售遭遇重创,逼迫其不得不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做出调整。这将对中方合资公司发展、国内经销商运营、社会就业以及政府财政税收等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地震、能源短缺、日元升值等因素,日本加快了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外转移的步伐。从产业布局来看,由于中国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日本的投资重心已经出现了从中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势头:2011年日本对东盟的投资达到1.5万亿日元,是2010年的2.4倍,今年1至8月日本对外投资同比增长45%,而对华投资增速仅为16%。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日领土争端的爆发及由此引发的对政治风险的担忧将成为部分日本企业和产业撤离中国的“加速器”,促使日本加快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进行产业布局。

今年10月,日本宣布计划开始从印度进口稀土以摆脱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对华依赖。同时,日本还迅速抑制相关产业对稀土本身的依赖:松下电子产业公司已经研制出从旧电器中回收再利用钕的技术;本田公司正从二手汽车电池中提炼稀土,等等。

投资转移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借助此次日本产业大转移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良机。重要资源进口地的转移和能源替代技术的革新升级,则将以一种“不可逆”的形式长期存在,对中国重要资源出口增长和由此产生的资源出口国主导地位形成威胁。

此外,2011年底中日两国签署金融合作协议,重点推动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两国政府互购国债、培育人民币结算的债券市场。2012年6月,中日实施人民币和日元直接交易;7月,两国又计划扩大中日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进一步增加交易额度。

但9月以来随着政治争端持续升级,两国金融合作步伐放缓。一是高层次交流受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10月9日至14日在东京举行,中国财长、央行行长及四大行集体缺席。二是两国互购国债停滞。2012年3月,日本提出购买中国国债额度(650亿人民币)已经获得中国批准,预计将于夏季实际购买一部分中国国债。但至今仍未启动。三是影响中日汇率稳定。中国2011年末持有日本国债18万亿日元,为日本最大债权国。今年9月以来,由于担心中国减持引发日本债务危机,市场投资者大量抛售日元及日本国债。

目前,日本是G7国家中首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一旦人民币成为日本的储备货币,人民币可以更多地流向国际市场,有助于人民币债券离岸市场的建立,这些都将会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今年下半年来双方金融合作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期进度。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依然较高,在欧美市场需求疲软和国内经济探底企稳的关键时期,中日争端将对中国经济复苏形成不利影响。一方面,抵制日货在使日本投资方遭受损失的同时亦将对合资企业的中方利益、中国工人就业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等方面产生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争端将导致日本企业做出一些趋势性、不可逆的应对,对中国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形成长期不利影响。

不过,长期来看,两国经贸往来的决定性因素仍将是各自在资源、技术、资本、劳动力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