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未分类 >
高峰对话:中国企业的砺练
导语:

张志学:尊敬的各位来宾,非常高兴在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报告厅来迎接各位,对于我们校友夏艳明做这样一个好的论坛,回到母校来办这个活动,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今天的题目很有意思,也是在这个房间,在9月15号,我给我们的光华EMBA毕业若干年的校友们,为了加强和学院的联系,我们把他们找回来,大家就一些话题进行探讨。今年9月15号我们探讨的话题是“中国企业家的砺炼”,我在三个小时和他们的交流当中,主要是来讨论在今天这样一个复杂又很艰难的环境底下,我们的企业家怎么应对它。我和我的国际上的合作者这两年在研究企业家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叫做“认命变应”,所谓的“认命”。我们要相信,我们要认识清楚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的确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可能比我们想象更艰难的时代,它持续的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长。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做企业的也不能够因为我们告别了30年的高速猛劲,进入到一个平稳发展期,就认为我们不会有新的机会,其实包括今天各位专家讲的云计算、云时代的来临以及新技术的突飞猛进等等,给今天锐意创新、坚持不懈的企业所留下的机会相比1980年代的中国企业其实也不少,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是跑马圈地,今天是精益生产,不断创新,而且我们做创新的时候是完全有资源可用的,因此今天天心天思集团在这样一个场合下来讨论中国企业的砺炼,不仅请了政府界在这个领域当中非常有历练的官员,也请了行业当中顶级的专家,同时也请在企业当中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企业界的企业家们,大家共聚一堂去分享来自科技、来自产业政策,也来自实业界的种种的挑战和机遇,我想对于各位可能在下一步怎么更好的运营企业,能够有所启迪。

最后我祝愿今天这个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万新恒:尊敬的张院长,各位老师和同学,回到母校跟大家交流,非常荣幸并怀着倍感亲切的心情来参加“中国企业的砺炼”高峰论坛。其实今天张院长给我的题目是代表政府主管领导致辞,后来跟我讲你还是讲讲专业的东西,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北京在“云时代”一些基本的机会和战略,供大家分享。

第一个方面,讲一下北京在“云”产业为主的IT产业,大概占什么样的分量。大家看到了,北京产业结构正在深化地改革和调整。从GDP来看,按单次产业来说,我们第一位是金融业,以2011年的数为准的话,大概占GDP的13.6%左右;第二位是批发零售业,其实批发零售业是个虚拟的概念,也是个总部的概念,也就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五矿这三家的大量的以批发为主的产业,所以它是一个总部经济的概念;第三位是电子信息产业,占了12%。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12%里边,先是北京的支柱产业,假如5%以上是支柱产业的话,那么我们的金融业排第一位,其次就是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分两大块,一般是硬的,电子制造业占3%,也就是我这边主管的,像以诺基亚为代表,包括小米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制造,包括以新东方为代表的智能电视这六个板块的平板显示的制造,还包括芯片带动了集成电路这个产业的制造,这个大概占3%左右。另外9%的GDP就是软件信息产业,其实这里边很大的一块就是云产业。我想在这个结构过程中间,北京在“云”这块还是比较有基础的。

第二点,云产业这块,因为今天让我致辞我就不讲大家比较熟悉的话题,可以给大家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北京提出这个祥云工程,我简单的用一二三四五跟大家点点题,一个是云计算这块祥云工程,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看到,具体不说了;我们又提出一个双城计划,这个双城计划就是受一句话的刺激。因为大家知道比尔盖茨经常说一句话,说美国不到6%的人口,但是带动了全球60%的创新,所以在十年前,我听他说这个话,见我的师母也是大概说的这个意思。当时我在计算机系读书的时候,后来我说美国怎么这么厉害?十年之后我看美国还是这么厉害,所以我们这次提出一个双城计划,希望北京能够和我们的硅谷一起共同成长。

第三点,实际上这个产业有两个“三”,IT产业可以用三个字概括,一个是“云”,第二个是“管”,第三个是“端”,大家仔细想想所有的产业都可以分“云”、“管”、“端”。具体到云来讲,这三个模式在北京的发展有不同的特点,不管是软件级服务还是ICE。

第四点,北京在四个云,共有云,私有云,社区云,还有混合云,有不同的特点,特点有五个方面,重点讲三个工作里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说,“云”这个产业到底离我们多远。我不讲这个概念,但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来比较一下,比如大家比较时髦的名词,物联网也好,三网融合也好,云计算也好,大数据也好等等,但是实际上从北京这个产业结构来讲,实际的成果来讲,我的工作体会是虽然物联网是刚刚开始,其实有很多复杂的体制方面的问题。三网融合更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大家都非常熟悉,这种广电和产业部门的政府的体制,对这个产业有很大的影响。真正的云产业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们到2015年的时候,大概云产业这块占的比例到500亿左右,我们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大概是2000亿左右,这是第一个概念,“云”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正在走近。

第二点,讲一下市场。我们大概比较一下北京这块,到底下一个千亿级的产业在哪里?比如大家知道手机制造,大概全球也就是800亿美元的规模。那么做平板显示器产业,实际上就是整个全球的FPD产业,平板显示产业规模也就不到1200亿美元。其实有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估来包括云的定义,我们有66种,我大概总结了一下,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们的云产业肯定是千亿级美元的产业,在这个基础上,这个跟大家息息相关的。今天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大家知道亚马逊的ICE这个系统,它服务的中小企业在美国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比尔盖茨讲不到6%的人口60%的创新跟它巨大的应用有关系,所以我当时有不同的想法是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一大的市场,我们的手机制造量排第一,PC在去年已经排一,我们的数字电视也排第一,所以在第一的时候,我们有更多新的机会。其实大家知道诺基亚在全球裁员的的万人中间,一个最大的裁员就是诺基亚研究院,这是它未来的发动机,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大学的作用也是在这里,诺基亚的研究院有点像大学,因为它有很多前瞻性的东西,但是在这次裁员过程中肯定要裁掉。那么裁掉过程中,当然我觉得也是在北京学习的管理学的经验,我们没有把裁员当做一个包袱,我们当做云产业流在北京的机会。所以你看摩托罗拉裁员的时候闹得沸沸扬扬,但是诺基亚裁员很平静。因为我自己的工作从学校毕业以后,管了十年的首钢搬迁,从26万人搬到现在不到4万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我觉得人才的作用,更何况是诺基亚跨国公司的人才,所以当时一部分人才我们把他转给公司,然后融资来做新的工作,当然今天有媒体在,我们说明天我们就开始诺基亚的EVP、PCO过来,我们实际上就是跟他谈migo的收购问题,其实我们已经谈了一年多时间了。假如说有云、有OS在的话,我们安全的产业可能会更高,这个具体我就不展开了。

最后一点体会我想讲规律,其实云产业有它的独有的规律。大家做一个比较可以看到,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当时做了一个研究,也是在北大的时候,说软件产业一枝独秀,能单独存在。到二十年的时候大家发现这个结论是错的,大家可以看到,20年来我们四大软件巨头,不管是微软也好、惠普也好、IBM也好,在这个云计算浪潮来了以后,它已经是第二梯队了,第一梯队是Facebook,是谷歌,是Iphone,是亚马逊。我们比较的的四大公司和前面四家公司有什么不同,这几年我们跟他们交流过程中间,我发觉有一个结论,就是说为什么这四家企业能够发展最快。实际上软件这个产业已经出现新的趋势,也就是软件一体化,软件后台化,软件平台化,对我们来讲熟悉这个规律非常重要,作为我们支持这些政策,也相应地在这方面做一些对接,所以我想在这方面给大家做一点贡献。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去年初的时候,我代表北京市电子政务的代表团去英国考察,当时去丘吉尔故居的时候有一个消息让我感到有点振奋,就是丘吉尔在100年前,1912年的时候,当时皇家舰队考虑到底用本土的煤还是用进口的石油的时候,丘吉尔冒着风险做了一个决策,用石油。我想今天云时代来的时候,对北京有新的机会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到底是选择有风险的“云”,还是固步自封?我想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北京有新的机会,谢谢。

申元庆:大家上午好,我个人在微软服务20年,从第一梯队到了现在的第二梯队,这20年中,我大概17年在研发集团,3年做销售跟市场方面。我打一个比喻,在微软做研发集团是个黑白的天堂,做销售跟市场是一个彩色的地狱。怎么这么说?因为就研发的地方来讲,微软早期我们在招聘新人到微软的时候。我1991年在毕业的时候就拿到微软的offer,在1991年时候拒绝加入微软,93年之后还是加入了微软。91年、93年早期我们微软希望招的人有三个特质,第一是非常聪明,第二是工作非常非常努力,第三一定要有产出。所以凝聚一批非常聪明的人一块工作,会聚自己的天堂。

为什么是黑白?因为在微软的环境里非常好,所以往往觉得外面的世界应该这么美好,到外面之后发现原来你推出了一个新的产品,要到市面上采纳,企业大规模使用,还需要时间。到国内将近7年的时间,这7年当中看到了各种不同的变化,目前我在研发集团,负责整个研发集团的战略规划,包含整个运营的部分,最重要的地方是帮忙把云去落地。我知道今天的时间有限,但是我还是比较开心,所以我准备了一份最新、比较简短的简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谈到云的部分,应该是云去优化的每个产业,云去优化的每个产业将带来产业模式的更新,商业模式的改变甚至功能的改变。

我举个小小的例子,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开车的话应该有深刻的体验。大家想想看早期开车你可能用GPS,我现在讲这个技术应该在三到五年都是大规模采纳的。大家想想第一代的时候你开车有GPS,GPS把地图装在车里边,你放一个AD card,一年之后你要把AD  card做一个更新,这是第一代的开法。开车的人眼睛看两个地方,第一个看挡风玻璃,另一个地方看GPS,这是蛮危险的,然后GPS不断扩大,三寸、四寸、五寸、六寸,但是你还是看两个地方。第二代GPS聪明了,通过收音机能够抓到交通信号,拿北京举例子,北京6万台出租车,超过60%装了交通路况的一些信息,把信息传上去之后通过大数据大概推测一下目前的交通路况,看到拥挤可以改道,这是第二代的做法。第三代的做法,可以连到3G,最快的速度。大家想想看,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如果别人把这个GPS放大,放大到跟挡风玻璃一样大,把地图做成一个透明的,跟你目前的挡风玻璃做一个结合,地图跟实景做一个结合,把目前的路况及时传达回去,你就不再是6万台出租车了,你是全北京市在跑的车子都可以把目前的路况跟交通,再跟你对照的地图做一个结合,结合之后,每台车上的地图都是最新的更新,通过大数据的更新,对照去年的交通路况,对照上一周同一个时间的路况,大家知道北京有限号,当号限到8号的时候,那天的路好象相对比较好走,所以它就可以大胆做预测,以后的交通路况就告诉你即时的路况,而且大胆预测这条路五分钟之后会塞车。这时候可以跟车子互动,国内来讲大胆预告一下,明年就可以看到微软的车载系统在国内的车子会上市。如果这个大胆的预测之后你跟车子可以做沟通,人机交互,非常容易。你说我今天9点一定要到光华管理学院,不能耽误,我该怎么走?交给车子,它大胆预测这条路5分钟之后会堵车,要求你改线路。

我刚刚所讲的地方,听起来在五年前讲大家会觉得是一个神话,今天可以大胆预测,应该在三到五年会实现。

云计算带动了IT信息化产业的改变,大家想想,在五年前、三年前的时候,大家强调的是节省成本,云的部分带动另外一批的改变,发现其实每个IT部门可以帮公司带来非常多非常多新的思维。很多人以为云就相当于大量的虚拟化,这个答案是错误的,非常非常错误。云的部分有四大特色。第一点来讲,大家想想看,今天在国内,刚刚万博士也特别提到,中国已经发展成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的国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PC的落地国家。服务器方面来讲,应该在两到三年之内变成全世界最大的。你可以创造非常多的机会,同时节能减碳方面可以达到最好的效率。

第二点地方来讲,服务器本身是一个智能的,本身会修复,所以做云计算在做的第一天就知道云的服务器一定会失败,因为在每一天每一刻你可能是键盘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带宽出现问题了,可能是电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本身有自我修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点地方来讲是所谓的弹性,用多少付多少,所以我不浪费。

第四点,家里用水、用电,大家常讲为什么用,云能不能像家里用水用电用煤气这样方便。因为这样的特质带动了很多很多产业的改变,如果今天在座的各位是中小企业的话,你会希望你中小企业的员工更多的在公司里边产金量最高的项目上。在这个情况下能够增加很大的机动性,我今天可能在每个业务有不同的需求,在每个不同需求情况下,公司信息化的设备、软件、服务跟应用的部分,都能够支持工业,支持公司里边业务方面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达到经济规模,成本就会往下降。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刚才万博士也提到IS部分,TS部分,service部分,我想用不同的方式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如果大家想象在做云计算,一定有云计算上面的服务。有点像你把公司的软件、硬件服务都放在公司里边做,在这个情况下蓝色的部分是公司里边你必须要全部负担的,所以你要从网络的架构,从公司的存储、公司的服务器虚拟化到作业系统到应用软件,到服务系统到应用软件、到数据到应用程序全部一系列的管理。当一家公司不管它是重要企业或者大企业,开始采用云概念情况下,它就要采用IS部分,基本上把绿色部分包含了网络、存储、服务器甚至虚拟化的工作,都可以交给云的服务供应商来做,让它集中在上层它所需要关心的部分。但另外一家企业说IS不够了,往PAS方面走,就可以把中间的软件还有错误的时间的东西交给云的服务供应商去处理,它只要关注在它的应用软件跟数据方面。有些公司说我今天做中小企业,我可能专门做旅游业,我可能专门做餐饮业,我的应用软件都不是我的专长,我的方式,我做餐饮业,我要找最棒的食材,做最好的餐饮招待我的客户,我甚至希望客户订餐厅方便,我深知了解客户订的这个餐,他同时对另外一个餐也有兴趣,我希望有更多的回头客,甚至未来开展店,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都有脉络可寻,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一旦产生这个情况,代表应用软件的系统我都不想管理,数据部分交给一个可信赖的云的供应商,我能够专注我一切员工的生产力,都在我公司里边需要专注的地方。

前面提到为什么会有云的产业?每一家行业对运算的能力需求都不一样,有的产业是有峰期的,大概1到3月特别忙,7到9月特别忙,其他时间是淡季。我如果买一大堆的服务器,买了一大堆内存,还找了一些IT管理的部门,其实某种情况下形成了一种浪费。另外一种情况企业发展速度特别快,快到我没办法预测,所以这个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办?第三种情况下是我完全不可预期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知道双11,带动了国内很大的网络购物的热潮,也是在这几年当中产生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契机,这是没办法预测的。第四种情况之下,这是我们希望的,就是你可以把东西控制好,相对是比较可预期的。

微软公有云的服务如果拼这个字的blue,它是一个英文单字,代表蓝色的意思,代表蓝天,但是在美国有个小镇,它就叫做blue,所以Window blue 是取其名,这是公有云部分。微软公有云在全世界8个国家跟地区放了最新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8个里边4个在美国本土,两个在东岸,两个在西岸,另外两个在欧洲,两个在亚洲。我们在11月1号,张亚勤博士跟我们销售的CED正式对外面宣布微软在不久的将来会把blue带到国内,这将是微软第9个数据中心。微软的数据中心是最新一代的数据中心,所以在坊间有一个数值跟大家分享,我们大概会到1.12,什么意思?全部数据中心的发电量,这个发电量是提供给IT设备去做的,我们大概达到了1.12,这个数字如果达到1最完美,等于全部的发电都在做IT设备。在数据中心我们做了很大改变,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做了8个最新型的数据中心,能够覆盖全球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使其能够使用云的相关服务。

如果把微软的公有云部分做一个剖析的话,一张图表来介绍微软的公有云部分,最底层的部分是我刚才讲的基础建设的部分,8大数据中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第9大数据中心是在国内,再过不久的将来,我们希望能够把更细化的信息跟大家分享。云计算基础部分包含计算、网络、存储部分,再往上走就是高附加价值中间件的部分。这些中间件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今天在座的各位说我想发展视频这个商业,今天你要花很多时间去做到优酷、做到土豆,做到酷6这样的规模,你在想你应该怎么办?一般企业说我想做视频,就要招一批很棒的人,我就从竞争对手去挖这些人,你想说我不懂,他们懂。挖过来之后,要重新建队伍,你不用花那么大的辛苦,未来你要建视频软件,很多基本的东西云里边都有,实际上这个地方跟我们待会儿谈的主题方面有非常多的雷同,云计算带来很大一个改变就是优化,优化整个产业生态链,优化整个产业里的商业模式,优化整个产业里每一项不同的功能,我刚才提的GPS部分,大家可以感受到,云计算会带动整个部分的优化,不管是从用户体验还是到不同的产品。未来的地方,在座的各位如果今天要盖的大楼,你不用再从水泥、钢筋开始做,很多地方模板、模块都已经完成,看你需要多大的规模都可以慢慢一步一步去实现。

所以提到云的部分,一定要对公有云、私有云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公有云和私有云或者混合云或者社区云等等,其实都有四大环节要关注。第一个地方,不管是公有还是私有云,怎么确保在企业的ID或者微博的ID、QQ的ID,他知道你是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人相对的权限应该能够开放给你。

第二个地方虚拟化,虚拟化部分不是单纯放在系统里边,虚拟化应该深化到一般用户感受的到。用微软最近推出的Window8做例子,如果今天在座的各位,我要用的程式可能是最古老的Window3.1,或者是Window3.5,或是其他五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的作业系统平台,你应该在这个作业系统里直接执行这个程序。执行完这个程序之后就关掉,要做到各个不同的层级里边,而不是单纯一个作业系统。

第三个,云的部分来讲,管理是一个非常大的环节,大家知道目前的产业趋势,很多人都带着自己的建议到了企业内部,特别像金融这方面,金融方面对信息的掌控是特别严谨的,他们有防火墙、防水墙,各方面去阻止,因为信息不能流露出去,特别是在隐私或者信息化安全非常重要,所以有效的管理云上面,有各种不同的端去使用,上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ID的产业,关注的焦点。

第四个部分是怎么去开发?怎样的方式是有效的方式去开发你所需要的功能,甚至不用去写代码,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第四个环节不管是整个软件按你开发商和客户方,都是需要关注的焦点。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其他的内容了,希望今天能够画龙点睛,帮大家分享一下从我们微软的角度怎么看待“云”这方面的趋势,谢谢。

郭三铭: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这个场合非常难得,也非常隆重,我有点小小的紧张。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东西是我们及时特的一个产品,叫JD,今天定的主题是从JD来看我们在云时代里边的一些创新的变化。

第一张图片揭露的是我们这个业界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什么叫不能说的秘密呢?从我今天在天心任职产品总监将近20年的时间里,这个秘密一直在我们心里边,我们一直都不敢跟客户讲,主要的原因是,比如像我们是一个操作软件的开发公司,我们在规划我们产品的时候,我们会按照产品功能的模块,产品的用途分成ABC这样的一个架构,我们把它推出来,在市场上销售。但是毕竟它是一个夸张化的应用跟产品,当我面临到第一个客户,他对我的产品有兴趣的时候,把可能发现你这个A功能是我需要的,可是我还需要一个你没有的功能,比如说你没有的功能可能是D,那怎么办?普遍大部分产品的供应商都会说我帮你做二次开发,二次开发结果就是在原本基础上加了一个D的功能或者模块,我们这个客户其实是花了ABCD的钱,他其实只获得了他所需要的A跟D的功能,当这样的产品日积月累地推展下去,我们就看到我们的产品架构变得非常膨胀,实际受到影响的就是产品的稳定性受到了考验,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产品公司是没办法在同一个产品线群建制两个队伍三个队伍甚至更多队伍去管理他们,所以造成了盈利上的成本不断增加,对很多同行来讲,这种恶性循环是在不断的发生。当到了一个临界点之后就归推出一个所谓全新的产品,推翻掉过去它对旧的产品的持续的维护。对我们的客户而言,他所得到的是什么?他可能就是花费一些多余的成本和付出,而获得不成正比的回报。并且对客户而言,他上线的时间也会因为这样而延长。

我曾经问过客户一句话,客户最担心的就是我们帮他做更新,很多时间客户的产品一段时间没更新,他就很害怕更新,因为里边100个功能里边,99个是他不需要的,1个是他需要的,更新之后员工就要重新学习,可能有些功能他反而不适应,但是没办法,这就是我们操作软件的现状。对于通用商而言,我们这样的产品对他们就是一个门槛,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扩大我们产品销售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市场上反映出一个量来证明产品的市场价值,但是我们从分销走向直销,因为很多我们的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他在学习的门槛会逐渐因为这个产品功能的逐步完善,反而变高了。他进入我们这个行业,跟我们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JD,我们希望将来看到,它可以完全改变我们刚才讲到的现况,是因为本身,经营公司的开发和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去规避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些问题,未来我们的使用者,它需要A跟D,他只要买A跟D,他需要ABE,他就买ABE,对我们而言我们可以有一个更高的灵活性,可以更专注于我们产品的标准化,同时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持续对我们的产品做架构上的升级。对我们客户而言,他带来的效益是,他付出的功用和成本相对因为这个而降低,同时上线的效率和速度也会因此提高。对我们的合作伙伴,当然这个门槛同时也在降低,并且因为JD是一个不用代码就可以去生成产品的很好的协作平台,这个待会儿跟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因为通过这个一个互助合作的方式,代理商未来跟我们的关系,并不只是一种销售互惠的关系,甚至我们是一种合作开发的关系,所以这是未来整个JD带来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就是说通过JD的模式,我们希望改变现状的营业模式,也改变业界未来的盈利模式,达到平台的共享,互惠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JD  store,我们能够将我们未来所开发的产品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开发的产品,全部汇集到JD  store里边来,让我们将来使用JD的客户能够享受云平台所带来的利益,能够随选即用,而不用经过二此开发,或者他可以挑选比较适合他行业的产品,来进行自己的一些调整,这是我们的一个JD未来的营运的方法。

谈到刚才的论调之前,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JD可以做到刚才说的想法。JD本身是一个没有代码设计的产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JD平台来定义开发我们所需要的单据、流程、业务流程甚至模块、甚至菜单,甚至我可以定义一整套ERP出来,这个在过去是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尤其是我做这么多年的研发人员,过去我也不相信我们能够做到,因为过去我们在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熟悉非常多的语言,我们今天开发一个产品,就不断得用同样的语言去维护它、更新它。JD使用的架构,因为它的核心是用JAVA设计的,所以它可以建立在Window平台,并且为我们JD设计很好的终端应用,包括苹果上面的应用和安卓上面的应用,对比我们老旧的一些系统链,JD所带来的体验更加让我们的使用者感觉到非常地便利。通常我们在过去,一个支付业的开发公司,人力的成本是最庞大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开发人员养成非常不容易,但是JD没有这个问题,实际通过我们的观察跟了解,只要是接触我们JD的人,基本上大概一周就可以上手,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为JD的专家。并且JD的要求和水平不像过去需要个非常资深的开发人员,只需要我们公司的顾问人员、甚至客户自己就可以完成开发。JD是积木式的产品架构,本身我们通常它有一个5A的观念,是任何人都可以学得会,任何人都这个用得上,并且我们提供了很多应用平台,让我们的客户能够随选及用,并且让客户按照他的需要,能够自己添加他所需要的功能,甚至重新去开发。在过去来讲这些行为一定要是非常资深的开发人员才能去实现的,但是JD不需要,并且我们希望未来的商业模式能够跟过去有所不同,过去我们是卖套装软件,我们是计价销售;过去我们是通过传统的直销或者分销,未来我们希望是版权共享的模式。

未来JD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其实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上线,上线必须要经过我们的审核,审核之后你才能够获得这个JD的职责,并且你要开发一个产品,要上线之前,你必须要先经过我们的代码中心获得一个数位签章,通过数位签章的编译,你的产品就可以添加到我们的JD  store里边来,来提供给目前所有JD  store或者JD的使用者来做线上订购或者线上采购的模式。以前我跟别人介绍JD  STORE的时候,很多人说你这个跟苹果的app  store有什么不同,我也做了一个表来做一个比较。如果说苹果app  stor就相当于软件的百货公司,JD  store就相当于专用软件的4S店。我们为什么定位我们是一个商用软件的4S店,我们希望我们将来能够给所有的商用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目标呢,APP  STORE是比较多一点,我们JD  store比较专注,专注在我们上线的产品,就是给JD的用户来使用。JD  stor获利对象是整个价值链是个每一个合作伙伴,将来都有可能通过JD  STORE来获利。JD  store未来的愿景,是改变业界部分的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的形态。

通过JD  STORE的模式,我们把未来我们的产品定义为J产品,J产品是围绕JD  STORE,里边有我们的客户,有我们的合作伙伴,有我们的研发团队。通过开发团队的队伍,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利的空间跟机会,包括我们自己本身,包括我们外部的伙伴都可以通过我们这样的引领的架构,大家能够找到自己的获利的舞台跟空间。

我们的JD,很多时候大家都不相信,说为什么你的JD不用编程,以前我也不相信,因为我是做研发的,认为就是需要敲键盘,早几年会看过很多所谓这种定义开发的产品,当然那时候也是强调所见即所得,但是真正用了之后发现所得即没用,为什么?因为以前我们看到很多定义开发的产品,主要着重在一些OA的产品,可以方便的帮你定义开发出来一些表单甚至一些报表,但是这些东西对我们的企业而言,我不能讲完全没用,但是我们企业其实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是我这个行业,我这个流程,我这个工序或者我的一些商业模式,你能不能够用你的电脑来帮我实现我所要的每一样东西。我们的设计即编程第一个就是设计业务流程,通过业务流程的设计,让使用者去定义好它的整个业务的每一个关系,通过定义每一个关系,就能够定义今天我所需要的一些字段,再通过我们这里对象的定义,定义我要需要的一些辅助的视窗,再定义菜单,这个画面就猛攻通过前面的几个步骤定义,就能够生成这样的单据画面出来,或者生成这样的表单出来。那么这是JD运作的一个模式跟方法,并且通过我们过去开发人员设计的思维逻辑,对应我们的服务人员的观念,我们把它对比成为我们这里边的一些系列化的定义的方法,通过这边所有的定义,我们最终达到一个目标,我可以定义出我单据的菜单,可以定义出我的输入画面,可以定义出我的报表,甚至定义出一些图表,我可以定义一些分析的统计的数据分析。这是我们JD一个非常强而有力的地方,并且我们JD也在我们目前的微软的windows架设了一个所谓的租赁服务,未来我们要让用户服务器都不用买,直接通过我们在微软云端所提供的JD租赁的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我们最新的一种租赁的销售管道,直接获取我们的帐号跟密码,就可以登陆使用JD的服务。

这个是我们前两三个月,我们请天心的三个顾问,花了三个月时间,帮我们将天心它在十几年来在ERP里边所积累的经验,通过JD不花一个代码,重新写一个完整的ERP流程,写出来之后我看了非常感动,因为二十几年来,我也带领了很多团队,写过很多套ERP的产品,这是我第一次经手没有一行代码的ERP,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一件事情,就是我们JD是真正可运用在企业实际应用以及商业实际应用的很方便也是很实用的二次开发的工具。并且我们也在苹果商店上架了JD的终端,这个终端带给JD一个非常好的体验,就好象原本JD就是一匹好漂亮的千里马,现在我们还帮它装了一堆翅膀。一般说云端服务或者一个JD的服务本身能够带给我们使用者的效益,不只是从PC端操作,也可以从目前大家都负责熟悉的平板电脑来操作JD,大家也都知道,现在你要找到一些平板的开发工程师或者安卓的工程师,他们的费用相对来讲也是非常高,但是这些费用我们姑且不谈,你要的功能它不一定帮你写,如果他没有时间帮你写,有JD之后你不用担心,因为只要你用JD定义好的,在你的平板电脑里你都能够看到。看得到的效果是这样,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登陆云端的JD合乎你自己家里服务器的JD,就可以把你的JD上边开发的一些一些单据或者界面交出来,通过这些操作你就可以无时无刻去体验移动商务所带给你的企业经营的便利。

这里我也整理了一些JD的案例,正如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说的,“打铁还得自身硬”。今天我们说JD很好,JD自己做了一个ERP,你自己在这边做招聘,它在企业里边的应用或者现在企业里边的应用,它到底为系统创造了多少价值,为你的客户创造了多少价值?我这里举的案例都是比较特殊的,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商贸类型的用户或者低加工的用户就不说了,我这里举的通常都是一些我们同行不愿意做的或者过程中遇到很多挫折的,然后通过JD得到想要的东西。

第一个是一个手机售后管理系统,这种客户规模很小,但是这种客户很多。这种客户,如果你让他找一个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帮他开发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他自己还承受不起这样的成本。他虽然今天是手机售后服务系统,但是他需不需要财务?需要。他需不需要总帐?需要,他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他有库存,他有成本的观念,知识都有,他只不过跟别的行业有差异是因为他是手机行业而已。手机行业有特性,包括他的机型非常多,因为他们的人工处理经常有一些错误,经常增加他们的成本。通过我们的顾问人员,给他做一个实施和辅导,花了10天时间就帮他开发了一个手机售后服务系统,从他的手机的送修、派工、维修以及售后服务等等,定制了这样一个系统,避免了他们在这个系统之间串货的风险跟危机。

第二个是一个学生管理的系统。我想很多人对终端销售品牌是比较了解的,这家客户本身产品比较少机会面对到终端消费者,这个行业是非常冷门的行业,我相信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这个公司根本在市场上找不到他同类型的产品,不是找不到它这个行业能够使用的产品,所以他就找了我们JD,我们JD派一名服务人员,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开发了一整套系统,这个系统顺利完成了这个行业的需要,因为这个行业非常特别,包括它的店面所描写的一些字段,单据之间的关系跟单据之间的内容。

再来就是呼叫中心,我们这个客户他以前也用过坊间的一些CIN,但是他说不能用,他说因为他以前有一些旧的系统,包括财务的数据,包括客户的数据,过去客户往来的数据,他必须要在呼叫中心电话进来的时候,这些数据他能够抓得到,并且他要引申到后边一些派工跟维修以及客户回访等等的系统,这些按照我们客户的说法,市场上找不到怎么办?我们的服务人员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帮我们客户开发了一个系统,满足了他的需要。

下一个,本来我们讲钢材贸易就有特殊了,这个客户从最基本的一些矿砂到最后的钢材、以及进出口贸易,分摊到子公司里边去完成,以它这样的行业,他说他一样是找不到比较合适于他们目前企业的规模跟企业运营的需要,所以他找上了我们JD,我们JD花了6个月的时间,在山西帮他完成了我们钢材贸易的全套的管理系统。这个一样是没有花任何一行代码,我们就帮他实现,做完了整个钢材贸易的管理。

另外是我们的一个产品数据管理,这个翻译成英文大家可能比较了解,叫PDM,PDM在机械行业或者电子业通常它比较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只要一讲到化工业,绝大部分人都说我做不到,化工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这个客户他找不到合适的产品,或者说有类似的,但是又没有办法延伸到他需要的财务、管理以及一些总帐做结合,所以他就找上了我们的JD。我们的JD去了解他们这个PDM之后,我们帮他开发了从工艺、配发、推销以及产品以及项目管理等等,完成了化工业PDM的流程跟开发。

另外一个是我们的企业内部核算的客户,我们这个客户是一个集团公司,他说他也试过市场上所谓集团管理的产品,但是他说我们公司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公司比别人特殊,我想很多客户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跟这样的论述,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同,我们的客户说,我们的利润中心算法比较复杂,我们的生产的过程比较烦琐,分摊比较个性化。所以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写,但是自己写了之后,很多时候你有很多持续维护跟改善的部分,他们自己写的工程师的能力又没办法支撑整个公司在运营当中的利用功能的提升,所以他最后也是放弃,然后找上我们JD,我们JD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跟他们了解一下他们所谓的企业内部核算到底是做什么,然后也协助他们按照内部核算的流程跟功能,帮他们开发了这样的一个JD的应用开发。

以上我们所谈到的JD所有的开发,全部都是没有通过代码的设计,全部都是我们目前JD团队里边的顾问跟服务人员协助我们客户完成,我们所要强调的价值就是说,将来我们的合作伙伴甚至我们的客户也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在我们的JD平台里实现我们刚刚说的任何一件事情。第二个,刚刚看到的所有应用,未来也都会在我们的JD  store里边变成客户开发的案例,提供给我们的客户来下载、使用。今天你可能下载了呼叫中心的一个版本,你也有机会通过我们目前提供的所有呼叫中心的标准版按照你的需要再进行一些重新的定义,重新的设计,重新的开发。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希望将来能够给JD的用户更自主、更方便、更灵活的使用电脑的一种体验。

今天在这里就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