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组》首发揭中国金融误区
导语:作者认为,中国金融需要重新定义、重新设计、重新看清自己、重新看清未来。

 

《中国重组》

作者:王世渝

4月19日,在海南全国书博会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举行了主题为“全球并购 中国整合”的《中国重组:一个投资银行家的亲历与思考》新书首发式,揭示了中国的金融误区。

作者、投资银行家、同鑫汇基金总裁王世渝指出,金融是“共和国有限公司”很重要的“主营业务”。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资金与货币主要是通过行政领导下的财政划拨来实现的。市场经济下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之后,从中国人民银行逐渐分出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以及过去主要在海外开展业务与从事进出口结算业务的中国银行。后来逐渐形成了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及全国性、地方性商业银行。有了银行业务十多年后,才有了资本市场。

由于这样的历史沿革,至今传统意义的金融仍然只是货币市场而不包括以资本为核心的资本市场。例如,根据百度对金融的解释,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按照上述解释,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都是一个错误定义,这样的定义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这个定义最大的问题是,金融只涵盖了资金市场而忽略了资本市场。资本是货币的衍生,是货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资本是货币的高级表现形式。资本的出现是对货币的升华,对货币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延伸了货币更加巨大的价值,同样也赋予了金融更加丰富的内涵,使金融不仅成为产业的载体,产业的润滑剂,同时金融自身也成为独立的、巨大的产业体系。

形成今天这样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信贷市场为核心的,以货币金融为主而非资本金融为主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这样一个错误的定义,有很复杂的原因。第一,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建立时间很短,又是诞生于社会主义这样一个特殊的经济体制里,同时,在资本市场建立之前,我们只有货币市场,以传统信贷业务为支撑的银行体系过于强大。第二,中国人的生活观是一个量入为出的生活观。一生都在考虑将钱存在银行,用于购房、养老、养育子女。高储蓄率也为信贷资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第三,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的建立将挤占银行的业务空间,瓜分银行的市场份额,与信贷市场形成竞争关系。第四,整个金融监管当局的人才,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的成长之路,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也都主要来自银行业。第五,从银行的盈利模式来看,主要通过短期的高息信贷获得存贷差,并以此作为银行利润。风险主要通过实物抵押和信用担保控制。信贷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并不需要更深入的专业进行联系,而银行又实行高度的垄断使银行经营相对容易,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银行几乎都是一个盈利模式,完全的同质化。全部的竞争都在放贷吸储之间展开。这些原因使资本市场的发展当然不那么顺利,更不要说建立丰富多彩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了。

作者认为,中国金融需要重新定义、重新设计、重新看清自己、重新看清未来。改革与重组中国金融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健康持续增长的最关键的因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