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为市场构筑产权基础设施
2013-06-13 12:04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沈联涛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中国的政府服务供应链在组织安排和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还不够,产权基础设施的升级正变得日渐紧迫。

经济观察网 沈联涛/文 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争论往往像两股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陷入零和博弈。这一过于简化的观点常导致建设性的讨论迅速成为国家资本主义和市场资本主义支持者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

更有效的分析框架应该是将政府和市场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并通过产权基础设施(property-rights infrastructure,PRI)联系在一起。政府通过三种主要途径与市场(自由交换私有产权的场所)互动。

首先,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与私人部门交易。其次,政府建设并维护产权基础设施,包括产权界定、交换、调整和保护(即通过法律和契约的强制实施)所需要的一切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司法和仲裁,其职能不仅是裁决产权纠纷,还包括纠正行政权力滥用并解决公私部门之间的纠纷。最后,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与私人企业竞争。

有效的产权基础设施能捍卫市场秩序和稳定,因此市场需要强大的政府来管理维护这一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政府是“大”是“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能否管理好产权基础设施,即政府是否能够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当前的政策争论大多忽视了政府角色这一方面,因为西方思想家总把本国的产权基础设施尤其是监管和司法体系视为理所当然的。然而这一制度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并完善的,而是得益于数百年的发展与演进。而这些西方国家的经验与发展中国家大不相同,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巨大压力,需要迅速建立稳固完善的产权基础设施。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不同政府机构职能重复交叉,而且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层次繁多——建立透明、公平、有效的产权基础设施尤其复杂。当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变时,决策者面临着艰难抉择:追求能立刻带来快速GDP增长的政策,抑或寻求需要时期较长、效益不那么明显的产权基础设施发展。

当中国开始转型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专注于建设公路和电网等实体基础设施,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但对中国GDP增长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并非能立竿见影的对国家产权基础设施的投资。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政府建立了临时过渡但有效的产权基础设施,以消除市场进入壁垒、界定新产权、模仿国际规则,从而促进了对外贸易,也使外国跨国公司得以在中国高效运营。

中国的政府服务供应链在组织安排和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还不够。考虑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产出,中国也正在成为全球市场主角,因此产权基础设施的升级正变得日渐紧迫。

为了在国内外市场中持续创造价值,中国必须确保公平透明的竞争与法治。中国领导人知道,只要能获得公平市场准入待遇,民营中小企业将是远比大型国有垄断巨头更为可靠的创新和就业源泉。

因此,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减少政府对生产资本的占有,促进市场创新和增长,以及投资人力资本(如通过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引入土地改革和民营化,监管食品和药品,保护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家庭储蓄价值,确保市场准入以及执行公平透明的税收。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